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2023-08-27 艺术资讯

  

2022年8月6日,“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展。本次展览为纪念诸乐三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北京画院、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安吉县博物馆(诸乐三艺术馆)及诸乐三家属通力合作,展览共汇集诸乐三作品九十余件,从“诗文书画有真意——诗画”、“山川灵秀集腕底——书法”、“博雅通达求巧意——篆刻”、“以艺为家桃李芬——教学”四个角度入手,全面回顾诸乐三的创作经历和艺术人生。

  

北京画院此次展览也成为纪念诸乐三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发站。

  

师出吴门,诗书画印,博雅会通

  

在诸乐三的艺术生涯中,恩师吴昌硕是其绕不过的一个重要坐标,“乐三”其名便出自恩师的建议,源自孔夫子“益者三乐”:“作人之乐、诗书画事之乐、篆刻之乐”。诸乐三十八岁入住吴府,朝夕学艺七年,年轻时就得恩师“乐三得我神韵”的赞赏,在诗、书、画、印四个领域继承了缶翁的综合成就,更用其一生将吴派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诸乐三的绘画深受缶师影响,深谙以金石入画,与古为徒之道,又能吃透缶师精髓,另辟蹊径,开创新局:诸乐三先生的绘画注重诗情画意,认为在绘画前要有诗意,而后生发画意,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题画诗,诗意与画境互为点化生发,相得益彰,意蕴横生,而画面上浓墨的铺陈与艳丽色彩的渲染,以及突破传统文人画题材的选择,都成为诸乐三绘画中独树一帜的风格。

  

桃花

  

诸乐三 1959年 121×243cm中国美术学院藏

  

款识:万斛胭脂点染新,秾英灼灼擅芳春。东风披拂宜人意,何事仙源更问津。一九五九年清明后三日写于宝石山麓,希斋诸乐三并句。

  

钤印:希斋日利(朱)、乐三之印(白)、既寿(朱)

  

兰石牡丹白头竹叶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共绘 1958年 40×148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款识:天寿画兰石,茀之补牡丹白头,乐三添竹并记。五八年处暑。

  

钤印:诸(朱)、乐三长寿(白)

  

瓦雀芭蕉

  

诸乐三 1947年 67.2×33.4cm 私人藏

  

款识:蕉叶一丛,舒展新绿。满檐晴风,瓦雀相逐。丁亥新春客菰城,诸乐三。

  

钤印:乐三小玺(白)、勇于不敢(朱)

  

棉花

  

诸乐三 1974年 141×40.5cm安吉县博物馆(诸乐三艺术馆)藏

  

款识:花开吉贝白茸茸,闪烁银光耀碧空。老笔纷披无俗虑,牡丹不画画棉丛。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之秋写罢并题二十六字于杭州南郊,诸乐三时年七十又二。

  

钤印:诸乐三印(白)

  

诸乐三的书法苍古浑厚,雄浑飞动,元气淋漓,对楷、行、草、隶等各体有全面的研究,尤以篆书和甲骨文更具个人风貌。诸乐三研究篆书时间最长,初学邓石如、吴大澂,后追随缶师精研石鼓文,由秦篆和汉碑额篆化出,自出新意;在上海美专任教时对甲骨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用篆法书写甲骨文,既保留了卜文的锐利风神,又具有古籀、猎碣的浑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