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教育 >

美术教学理念 少儿美术行业趋势

2023-12-01 艺术教育

 

  ■父母对学画画的孩子最糟糕的做法是:当孩子高兴地画画时,急于指出画中的不足并要求改正; 当孩子画画失败而郁闷时,他们就让他们向擅长画画的孩子请教。 学习。

  

  ■好的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体现儿童的游戏性和快乐性。 要想产生幸福,至少要有兴趣、喜欢、好奇心、自由等几个要素。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正是来自于这些“玩、画”的过程。 “玩”和“画”是朋友。 创造力就像这些孩子,玩的时候会“疯狂”,做严肃的事情时会“昏昏欲睡”。

  

  ■儿童的创意画大多是“盲画”,让大人显得杂乱、无序、不熟练。 如果孩子在幼儿阶段长时间“盲目画画”,他的绘画兴趣就会受到影响。 年龄越大,越愿意画画,越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就越大。

  

  ■儿童艺术是描绘感知、故事和情节,而成人艺术是描绘比例、结构和空间。 这两种艺术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不具有可比性。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总是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画,这是错误的。

  

  ■幼儿时期,4、5岁的孩子画的画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似的都是不好的,“正确”的画都是错误的,合理的画都是错误的。 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在他们这个年纪是不可能画出像样的、“正确的”、合理的画的。 都是人为“抬高”造成的,违反了幼儿发展规律。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忽视儿童的思维和个性,将儿童感兴趣的多种习惯绘画方法统一为一种风格,是最愚蠢的做法。 比如给云彩、房屋、树木等形状“贴上标签”,这种方法是摧毁孩子独立精神和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 优秀的教师应该用相反的方法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寻找兴趣点并不断发展,让儿童画的独特特色越来越明显。明显的。 支持孩子画自己的画,走自己的路,开拓自己的创作空间,保证每幅画都有自己的面孔。 从根本上改变“统一”的儿童绘画风格。

  

  ■灌输、接受、复制、记忆、模仿,都是同根生的兄弟; 想象力、兴趣、探索、好奇心和创造都是好邻居。

  

  ■指导孩子画画时,不要使用“训练”、“坚持”、“毅力”、“努力”、“努力”、“奋斗”等词语,他们不会理解。

  

  ■儿童画从真诚开始。 儿童在大人的帮助下画的画,大多是“演”的真心。 儿童画走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

  

  ■儿童绘画的快乐是指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当孩子们快乐的时候,幸福就来了。 孩子的探索欲是快乐的源泉。

  

  ■只跟着老师画的孩子画不出有想象力的图画,只照搬模板的孩子也画不出有创意的图画。

  

  ■不适合儿童画得太平稳; 适合活跃。 不适合模仿; 适合探索。 不是为了同样的旧东西,而是为了新的想法。

  

  ■你播种的,就会结出果实。 从小就没有想象力的孩子,长大后不太可能有创造力。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主见、自我意识,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全来自于知识和技能,而是来自于思维方式。 很有可能,在童年时期,知识和技能越多,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就越低,“手”的努力就越高,动脑的机会就越少,创造力就越少。

  

  ■儿童画:孩子年龄越大,思维越理性; 孩子越小,越情绪化; 年纪越大,画的东西就越客观、真实; 越年轻,越放肆、贪玩; 年纪越大,就越客观、越真实。 小孩子画的画比较合理,年纪小的孩子画的则不太合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绘画是一门技能,有了绘画的基础才可能表达人。 儿童绘画应从学习技法开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任何绘画技巧,只能画几个小圆圈的孩子,为什么要“知难而进”呢? 没有这个“钻石”,小孩子为什么要接这份“瓷器活”呢! 事实上,孩子们画的“路”与传统教育所考虑的“道”不同,他们只是找到了另一条捷径。 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就像全世界的幼儿一样,被预先安排走与成人相反的道路。

  

  ■儿童艺术不是再现事物的形状,而是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儿童艺术不是把看到的画出来,而是把看到的感受画出来。

  

  ■有些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但不愿意遵守规则。 有些孩子很有洞察力,但不愿意听老师讲课。 只是“这群人”,让老师做什么事都感觉“不靠谱”。 但作品的个性和创意却非常突出。 几乎每一幅画都能有一些新花样,这让老师感到奇怪,甚至震惊! 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 哪个老师喜欢“操”自己的学生! 这些常常被传统老师认为“不可教”、难以塑造的孩子,很可能是创造天才、动脑大师。 他们根本不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只是难以管理。 并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他们所做的事情不适应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和考试制度。 这样的孩子如果能遇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肯定自己的老师,遇到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他们长大后的发展潜力远高于那些只能服从、随波逐流、考试的孩子。

  

  ■我们的一些旧的绘画方法和规则过于死板。 对学生控制太多,放松太少; 限制太多,自由太少; 接受太多,想象力太少; 需要学习的技能太多,发展的兴趣太少; 太多的服从,太少的独立; 注意 书籍太多,对自然的观察太少。 主观的、自由的、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想法无法正常发展,留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空间很小。 很多少儿美术班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中,最值得敬佩的有两类人。 一种人是:不管学生的出身,不担心“被抓到的鸟”再次飞翔,不管父母一时的不解和学了几次就走的结局,依然回望自己的教育。孩子,从发展出发,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新性、想象力为己任的人民教师。 还有一类人:抵抗传统力量的束缚、抵抗老人的压力、抵抗从众潮流的影响、希望孩子快乐、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父母。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把教师比作园丁,但现在能够心平气和地教书育人的园丁并不多,而追求急功近利的教师却不少。 比如少儿美术老师对孩子修剪过多、重塑过多、施肥过多、激素喂食过多、营养水浇灌过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然成长。 原本天真活泼、充满想象力的孩子,被修剪成了成人意识塑造的人。 就像按照人工意识种植的观赏盆景一样,它完全扭曲了植物自然生长的原始状态,失去了孩子的自我和独立精神。

  

  ■儿童绘画是创作的第一步,从想象力开始。 停止建模并开始想象。

  

  ■儿童画需要冲动,而不是盲从。 冲动之下才会有激情,激情之下绘画才会感动、有感染力。 盲从就是犹豫和困惑,缺乏思考和洞察力。 盲从做出来的作品是不会传染的。 一件艺术品首先被艺术家自己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

  

  ■儿童绘画学习应以玩、画为主,而不应注重学多少知识; 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应注重掌握多少技术和“打基础”; 主要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学业成绩的奖励数量。

  

  ■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老师非常重要。 因为老师的思维观念、知识技能、表现结果、行为言语和态度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正是这位启蒙老师的教育观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未来发展。

  

  ■学习画画走弯路的孩子有很多。 这些弯路大多是家长不懂教育,依然“管教”造成的。 其中有一些弯路是美术老师跟随家长的想法造成的。 如果孩子有这两条错误道路的经历,未来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少。 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无法“回归”的。

  

  ■有的家长看孩子的画,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看像不看想象; 看画面是否美,而不是思考是否独立; 着眼于眼前的进展,而不是长期的发展潜力。

  

  ■如果从小没有想象力,长大后就没有创造能力。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想象。

  

  ■只要孩子的艺术附有功利主义或过度的荣誉感,即使取得了成绩,他们也只会感到满足。 这些只能提供一些暂时的安慰,并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也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 孩子的快乐大多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享受和名利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学美术好还是学舞蹈好_学美术好还是学播音主持好_学美术教育以后干什么/

  

学美术好还是学播音主持好_学美术教育以后干什么_学美术好还是学舞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