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艺术展览
广告会计培训_零基础企业实务_一站式培训
×
近年来,看艺术展览已成为公众尤其是年轻人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选择。 仅上海市就有大约 250 家注册博物馆和美术馆。 如果算上大大小小的画廊和艺术空间,平均每年举办的艺术展览不少于2000个。 审美因人而异。 面对艺术展览的信息爆炸,很难给出选择的一般规则。 然而,至少一些偏见不妨大胆地抛开。
偏见一:展览越贵,就越有必要去看。
免费的艺术展览早已过去。 在猫眼、淘票票等票务网站上,“休闲展览”成为与话剧、音乐会、歌剧等并列的选择,而且很多展览的门票价格昂贵,不少价格高达200元左右。
事实上,展览的票价只能说明其商业性质。 除了付费展览,我们的生活还充斥着各种优质的免费展览。 他们的免费并不意味着零成本,而是成本不由观众承担。 当然,与付费展览因其商业性质带来的铺天盖地的宣传相比,此类展览往往相对低调。
一方面,公共博物馆、美术馆里藏着太多这样的宝藏展览。 且不说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等著名博物馆,就连稍微冷门的艺术展厅里也有艺术盛宴。 例如,闵行博物馆联合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正在举办“盛世归来——海外归国文物特展”,馆藏四大文物圆明园兽首; 奉贤博物馆开馆展览为“雍正故宫文物展”、汇聚七家博物馆珍品的“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陕西省画展前段时间结束;程十发美术馆近日举办“绝美山峰——上海中国画院收藏黄山题材作品展”,展出刘海粟、钱守铁、应野平等人的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吴青霞、陆小曼等中国现当代著名艺术家……
另一方面,很多优质画廊举办的展览规模虽小,但质量却很高,其中不乏一些海外知名艺术家的首展。 例如,隐藏在外滩的蓝骑士艺术空间正在举办雷诺·奥德霍恩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展览“1.65”。 在这次展览中,这位荷兰艺术家的一系列极简主义雕塑构成了整个空间,令人大开眼界。 位于外滩的贝浩登(上海)画廊近期举办了格雷戈尔·希尔德布兰特(Gregor Hildebrandt)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画廊个展“我的爱始于树林”,该展览是实体黑胶唱片和录音的收藏。 用胶带搭建的展览挑战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
偏见二:一个展览的出片率越高,越值得参观。
推荐展览在小红书等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深入挖掘,人们可能会发现,出片率高,即适合拍照,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展览值得推荐的硬核指标。 看来参观展览最大的目的就是拍一些漂亮的照片,然后发到社交网络上。
确实,为了迎合观众的拍照热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展览有意识地设置沉浸式摄影场景供人们打卡。但如果观众根据影片产量来选择展览,显然会错失良机。很多展览确实值得参观。
上个月,刘海粟美术馆在全馆范围内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语境展”,虽然在展品的布置上表现出了节奏感,但距离“好画”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传统意义上。 。 本次展览不仅汇集了刘海粟、林风眠、潘天寿、李铁夫、朱屺瞻、吴大羽、王亚尘等50位著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还收录了大量的课程资料、教学档案等珍贵文献,从而展示中西艺术。 碰撞与融合呈现出独特而瑰丽的学术视野“中国故事”。 对于有研究需求的专业参观者来说,这里值得花一整天的时间。
类似的展览还有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星光灿烂——四王吴云四和尚书画特展”。 中国画中使用的宣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黄,由于宣纸易碎,不得不将其放置在玻璃展示柜中。 因此,这些三四百年前的精美字画在本次展览中的表现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画作的色彩有点暗淡; 玻璃的反光是无法避免的; 有的手卷呈现出“平躺”的状态,想要与观众精美地“同框”更是难上加难。 但由于十位清初著名艺术家共集结了三十多套代表作,其中近一半是首次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已属罕见。
广告
不适合胆小的人! 五四三二一……可怕的捉迷藏游戏现在开始了!
×
偏见三:名气越大的展会越不容错过。
许多观众倾向于根据展览名称来选择展览。 一听说那些熟悉的艺术大师,我就觉得不容错过。 众所周知,此类展会往往伴随着“注水”。 艺术大师的真品可分为精品作品和普通作品。 在一些以艺术大师名义举办的商业展览中,真迹多为含金量较低的版画、雕塑。 有的展览甚至没有真迹,只有沉浸式风景“复活”的作品和情境。
而如果观众不迷信展览的名称,或许会遇到更多的惊喜。 最近在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举办的“万界之眼”是最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展览。 这是一个小型个展,仅有13件作品。 展览的主人公邵文焕是一位笔者从未听说过的中生代艺术家。 他擅长媒体图像。 单独来看,这13件作品可能不够突出,风格、造型、关系也显得分散。 然而,在策展人的巧思之下,它们连成一座圆形、包罗万象的东方园林,创造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品尝。 我相信仅在上海就有很多这样独特的小型展览。
参加展览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即使是同一个展览,在不同的观众眼中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刚刚在复星艺术中心结束的刘建华个展《形而上的乐器》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口碑差距。 有观众抱怨这次展览是一场“骗局”——尽管票价很高,但作品只有十套,不听讲解十分钟就能看完。 即使拍照,极简的作品创作风格也会考验拍摄技巧。 在其他观者眼中,这位艺术家以陶瓷为媒介所开辟的精神世界是无限广阔的,让人不禁陷入沉思和沉思。 甚至可以说,他们被作品所营造的空灵境界所震撼。 可见,根据别人的推荐来选择艺术展览未必可靠。
当我们走进一个艺术展览时,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如果你想真正从艺术中有所收获,与其追随所谓的热门展览,不如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去探索。 看展览中的精美图片时,与其关注别人的羡慕,不如关注艺术品本身。 自己的灵魂所带来的触动。 这就是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面对日益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展览,当我们内心有了一些确定性时,或许我们才真正可以说是走在了潮流的最前沿。
下一篇:特别的艺术土壤造就班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