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教育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双减成果

2023-12-14 艺术教育

  10月28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高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报告》 (第二部分(简称《报告》)报送审查。《报告》指出,“双减”改革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但“双减”工作是长期的工作复杂、艰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少。

  

  “双减”政策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 一年多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校外培训市场的疯狂增长得到有效遏制,校内减负提质得到广泛认可。 这不仅为亿万儿童赢得了快乐的成长时光和全面发展的空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扭曲的教育逻辑,让学习回归到学校的主体地位,让教育回归到本质。其正确轨道,塑造了健康的教育生态和教育格局。

  

  在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的同时,学科培养隐形变异问题仍需解决。 关于非纪律培训的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学校内部提质增效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百里行九十里,千尺竿头还须再登。 在推进“双减”工作、持续巩固成果的同时,还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 如果高中教育单纯以进入高等教育为目的,就会导致发展的单一化、同质化,陷入片面追求高等教育率的怪圈,刺激和助长民族焦虑。 根据实际情况,普通高中可以发展成为既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又为就业做准备的高中。 同时,为了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还可以组织一些美术、体育、音乐、文学等侧重某一学科的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潜力、不同性质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通过课程的多样性、丰富性、选择性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的心理年龄更加成熟,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清晰。 在普遍工作融合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自然地分支并做出理性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部已下发相关通知,禁止学校设置重点班级,不得违规招生,坚持随机均衡建班。 高中招生必须一视同仁,不加区别地对待学生。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高中探索多元化发展时,不能将学校划分为三、六、九年级。 他们只能将学校分为年级。 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支持学校发展特色学校。 让我们共同努力,向善吧。

  

  完善科学评价机制。 一是探索深化中高考命题招生改革,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打破盲目争分夺秒的应试惯性,时间、身体和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更加科学、丰富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 如果将学业评价简化为分数评价,很容易引发社交焦虑,助长大量学科辅导机构的野蛮生长。 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变定量评价为定性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维度评价,变简单评价为增值评价,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并运用转化评价要从根本上消除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功利主义。 近视倾向。 三是改进和完善教师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内容要有针对性、科学性。 从过去盲目的成绩和升学率评价,转向注重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和反馈能力的评价,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评价,家校协作的评价育人态度和水平的评价,教师师德和日常行为的评价。

  

  继续加大经常性监督检查力度。 各地行政部门要把“双减”纳入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压实地方管理责任,确保督导深入细致; 将隐形突变培训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围,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要进一步规范非纪律培训管理,采取价格监控、资金监管、现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督促其坚守公益属性,避免过度营利。

  

  用心、用情关心教师成长,真正减轻教师负担。 “双减”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的同时,教师无疑成为最大的保障者和责任承担者。 如果不减轻教师负担,“双减”就很难全面落实。 因此,应尽力督促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减负清单,最大限度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减少对教育教学的干扰。 同时,要落实和落实教师弹性工作制,尽量减少教师的全天候工作和必要的面授任务。 生活压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双减”工作关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教育格局。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我们要坚持不懈,做好形势分析。 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妥协的综合治理,才能解决诸多问题和困难,切实巩固“双减”成果,培养更多无愧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