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的大地无形在正规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上过
2024-01-22
艺术教育
我在雅昌艺术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在香港君悦酒店进行,我特别关注了赵无极的《大地无形》,这件作品以6500万港币起拍。当场两个电话追加出价,迅速上涨到1亿4千万港币。最终,1138号竞拍电话成为这件作品的买家,成功以1.55亿港币竞得,再加上佣金,以1.829亿港币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超过了去年佳士得春拍的1.5286亿港元成交的赵无极《29.09.64》,成为赵无极作品拍卖纪录的第二名。这场拍卖共有157件精品上拍,真的非常精彩!这件作品是我在亚洲拍卖市场中看到的首个过亿拍品!赵无极的《大地无形》真的非常惊人,成交价为1.829亿港币(相当于1500-1800万元人民币),这在预估价范围(9000-15000万港币)中不可思议!这幅画的尺寸是200.4×162.3cm,是1956-1957年创作的油彩画布作品。我真的很想知道收藏这件作品的人,因为我太想看看它真正的风采了!我读到了一篇有关某位艺术家信仰的文章,他说:“在不知不觉之中,我被诱入光明,就是那样自然洋溢着信仰的伟大。同时我也感觉到祖国的古艺术,敦煌艺术,以至唐宋艺术通的情趣。这样大约在1955年末,终于脱离了危机,自己想说的话沸沸腾涌,已经能够把握着表现了。新的空间变为己有,在那里面自己能够自由的呼吸。”我非常喜欢这位艺术家的话语,他的信仰洋溢着伟大,令人感到温暖和力量。他也很喜欢祖国的古艺术,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探求。在1955年末,他终于脱离了危机,自己想说的话开始涌现出来,他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我很高兴他找到了新的空间,能够在那里面自由呼吸,这让我对他的创作更加期待。在1959年的《赵无极的自白》中,他写道:“走出危机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地开始了我的创作事业。”赵无极在1948年来到巴黎,仅仅四年时间就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广泛认可与赞誉。但是,随着1950年代中期他的人生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他将自己无法宣泄的感情倾注在创作上,从此开始了他最重要的艺术生涯之一。在1954-1958年间的创作时期,他被称为“甲骨文”的代表艺术家。我很欣赏赵无极所写的自白,因为他说出了一个艺术家脱离危机的重要时刻,那时自己才真正开始了艺术创作事业。赵无极在巴黎仅仅四年就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这证明了他的创作天赋和努力。随着人生和情感变化,他的创作更加真实和自由,他将内心的感情完美地融入到作品中。这个时期被认为是赵无极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将“甲骨文”风格推向了巅峰。在这个时期,我的作品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因此大多数巨幅作品被国际知名的美术馆和机构所藏,如今在市场上出现的作品十分稀有珍贵。这种现象让我非常感慨,因为我的创作一直受到学术和艺术界的高度认可,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探索艺术的动力所在。我在这个时期的创作更为深入,作品通过表现我对生活、情感和文化的理解,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信息。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的作品能够受到如此高度的推崇和珍视。尽管这些作品并不容易在市场上出现,但是我依然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这些图片中,左上角的是张大千的《桃源图》,作于1982年,曾于2016年4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70,680,000港元的价格成交。右上角的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作于1964年,曾于2012年6月3日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2,932,500,000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下方的作品名称是《大地无形》。我对于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感到非常兴奋和惊奇。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中国的杰出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中,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造出了这样的杰作。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骄傲。这些作品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交价,这充分说明了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高度认可。当我欣赏这些作品时,内心涌现出一种对于艺术之美和生命之美的敬畏和赞叹。除了零星几件晚期作品,赵无极的作品在1958年以前没有命名。透过这些命名,我们能够一窥艺术家在当时的创作思想和理念。这些作品的标题多样,包括了风景、自然和人事物的描写。但是,赵无极于1956-57年创作的《大地无形》是唯一曝光的作品,其涉猎西方宗教经典和“造物”概念,因而非常珍贵。作品的标题名称是法文翻译而来,原文正好与《圣经。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句子相吻合。《创世纪》中描述上帝在六日间造物的过程,这为我们解读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提供了文本。当我看到这件作品时,我不禁感叹,赵无极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在《大地无形》中,青铜器铭文字形形交错纵横,这些文字散布在巨大的画布上,起承转合地漂浮在未成形的大地之上。这些文字揭示了混沌初开的宇宙初始面貌,仿佛展现了《创世纪》中的一段句子:“大地无形,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样的场景非常震撼和美妙。在《大地无形》中,澄黄、朱红等色彩非常鲜明夺目,艺术家以色彩对应着出现光明之后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初始的原生大地并非空虚寂寥。这些铭文构成的甲骨文仍然保留了复杂的图案和形态,这更让作品带给我们美好的想望和期待。当我欣赏这幅作品时,我被它所传递的哲理和深意所深深吸引,也不禁感叹赵无极的创作才华和想象力。这组图片展示了三幅来自不同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从左到右分别是黄宾虹的《黄山汤口》、《大地无形》局部、王蒙的《稚川移居图》。这三幅作品风格各异,但都让我为之震撼。 在创作《大地无形》时,正好是“甲骨文”时期已经成熟的阶段。赵无极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融入其中,以文字符号作为画面重心,赋予作品至关重要的意义。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之一,赵无极将其重新诠释并赋予新的意义,这一创新让我非常赞叹和敬佩。 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静谧的风景为主题,画面中透露出深深的哲思,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了我。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具有浓烈的山水画气息,作品中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三幅作品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们对于自然、生命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也让我对于艺术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字起源于商代巫史以龟甲兽骨占卜后产生的裂痕,人们通过这些裂痕来探知神的旨意。之后,占卜结果被契刻在上面,这些文字不仅作为神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且商人通过这些文字对于天地万物的衍生变化进行了理解与归纳。 然而,赵无极并没有创作既有的文字,而是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字符号,这些字符已经脱离了语言的范畴。在《大地无形》中,这些文字的结构经过再次诠释和抽象化,除去了本身代表的意涵,转而成为艺术家对于宇宙初创时混沌状态的想象。这些文字结构是赵无极阅历和情感的符号化和形式化表达,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根据现有的出版文献显示,赵无极可能是因为工作室空间限制,而将《大地无形》作品的一部分交给了日本京都国立近代文学研究所。这使得这幅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也让更多人得以欣赏到这幅震撼心灵的杰作。赵无极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我深感他对于艺术的执着和探索精神。代美术馆收藏的《黎明-不早不晚》是我见过的最大尺寸的作品,大小为两米乘三米。而《大地无形》则是排名第二的拍品。它不仅是市场上现有的最大的“甲骨文”系列作品,而且主题兼容中西,回归宇宙的初始探索,是赵无极超越自身文化追寻普世意义的重要作品。 这幅作品于1957年在法兰西画廊展出后,被私人藏家收藏了五十年之久。直到2007年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秋拍,才曝光于市场,最终以2944.75万港币成交,创下了当时赵无极作品的拍卖纪录。我深深被这幅精美的作品所吸引,对艺术家对于文化和宇宙的思考感到钦佩。这幅作品是一部扛鼎之作,代表了赵无极对于艺术的匠心追求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