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教育 >

2023年全球艺术热点问题系列一

2024-02-17 艺术教育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

++++

夏季`1

——————

一、“毁”名画

●事情发生在夏天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

文化应该得到“捍卫和保护”,而不是被用作任何形式抗议的“扩音器”。

2022年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激情年”。 各国极端“艺术”环保组织和零售环保人士为了吸引眼球,以抗议滥用化石燃料对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或反对动物产品等理由,毁掉各大博物馆的无价艺术品。

2022年11月10日,巴黎卢浮宫、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等93家博物馆馆长签署联合声明,谴责气候抗议者频繁毁坏著名艺术品。

他们为什么关注博物馆的艺术? 事件发生后,一些环保组织也发表文章解释其这样做的动机:他们是在确认这幅画有保护措施后才采取行动的,并不是为了毁掉它而毁掉它。 他们相信艺术始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当他们做出这样的越轨侵权行为时,必然会引起高度关注。 只有这样,它才能得到广泛传播。

尽管艺术品本身并未遭到实质性破坏,但 93 名博物馆馆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气候活动人士的‘破坏行为’正在让艺术品陷入危机。” 声明还表示,各大博物馆将继续开设这些名画的展览。 “我们将继续倡导人们与我们的文化遗产直接接触,我们还将确保博物馆成为社会交流的自由空间。”

代表事件

1.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被一名伪装成老妇的男子用蛋糕打在脸上。

2、英国画家Horatio McCulloch的名画《我的心在高地》由两个人粘在画框上。

3、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两个人用强力胶将双手粘在波提切利的《春》上。

4、英国国家美术馆,两人给梵高的《向日葵》浇番茄汤。

5、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莫奈的《干草堆》上溅满了土豆泥。

6. 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环保组织者将双手紧紧地贴在毕加索的画作上。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_艺术热点

夏天`2

——————

2. 拍卖

●事情发生在夏天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

2022年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周年。 1992年10月11日,在北京世纪饭店剧院举行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中国首次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其拍卖价格为当年最高。 拍卖品为清代乾隆粉彩三转心瓶。 价格为80,000美元。 如今,类似的藏品价值已过亿。

1. 代表事件

2022年5月9日,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肖像画《射击玛丽莲(鼠尾草蓝)》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破纪录的1.95亿美元成交,超越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成为拍卖史上最昂贵的20世纪艺术品,也是继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救世主》(价值4.5亿美元)之后的世界第二昂贵的艺术品。

夏天`3

——————

3.AI入侵绘画

●事情发生在夏天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_艺术热点

AI绘画越来越普遍:2022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AI利用百度研发的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技术,1秒还原了《富春山居图》的片段。 今年8月,人工智能绘图工具自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在美国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12月15日,国内版AI绘画软件“书画”推出最新版本,创作即时变现的商业模式引起业界关注。

谷歌、微软、华为云等纷纷进入AI绘画领域,表明AI绘画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很可能成为数字时代的下一个趋势。 从传统艺术与数字绘画融合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绘画的未来无疑值得期待。 当然,前提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版权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在尘埃落定之前,AI绘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夏季`4

——————

4、数字馆藏平台“退烧”

++++

●事情发生在夏天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_艺术热点

近两年,NFT和数字藏品的话题持续升温。 为进一步规范数字馆藏平台运行,国家先后发布了《数字馆藏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数字馆藏应用参考》、《关于规范数字馆藏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再次关注数字馆藏行业》《数字馆藏自律要求》《数字馆藏合规评估指南》《数字馆藏通用标准1.0》等,以及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对数字馆藏平台提出了具体的运营资质要求。 不符合标准的平台自然难以为继,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8月13日,欢禾正式宣布停止销售数字馆藏。 9月,已有20多家数字收藏平台下线。 11月份,已有30多家数字收藏平台主动发布清仓公告,数量相当多。 收藏平台给人的感觉就是“退烧”。

此次官方公告的持续行动说明国家不会允许数字馆藏疯狂增长,而是希望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整和修正。 数字馆藏平台将走向何方,或许要到2023年才能找到答案。

夏季`5

——————

5.AI入侵绘画

●事情发生在夏天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空间

文物人为“失踪”事件竟然就发生在博物馆里。 10月2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青花盘”被曝因工作时疏忽掉落损坏。 网上质疑声不绝于耳。 11月3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米察恢复了人为疏忽的过程,对文物受损表示歉意,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也给各大博物馆敲响了警钟。 任何时候,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决不能马虎。 文物机构还需要在藏品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进一步规范。

夏季`6

——————

6.《晚清风情万种:大英博物馆藏品展》

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

“晚清百态:大英博物馆藏品”是大英博物馆首次以全景视角呈现晚清中国社会生活、文化和政治的大型特展。 本次展览通过大英博物馆收藏的120件文物,生动地还原了清末中国的历史原貌,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从生活、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展示晚清的中国。

首先,在生活方面,观众可以看到那个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展品包括各种陶瓷、青铜器、竹木器、玉器、织物等,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一件五彩花鸟纹盘,色彩鲜艳,纹路细腻,体现了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

其次,在文化方面,观众可以看到晚清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学术成就。 这包括绘画、书籍、地图等,以及各种宗教和民间物品。 有光绪皇帝所著的《金刚经》册册。 书法优美,神韵生动,显示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和皇帝对佛教的深厚信仰。

最后,从政治方面,观众可以看到晚清中国的政治面貌。 其中包括圣旨、官方奏折、各种条约、地图等。光绪皇帝朱朱的原件之一,其内容涉及重要政治事件,展示了皇帝的决策过程。

整个展览以丰富多样的文物展示了晚清中国社会的生活、文化和政治状况。 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参考。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和政治环境,从而对晚清的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晚清”展览不仅是大英博物馆对晚清历史的深入解读,也是对全球中国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此次展览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晚清的中国,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