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 艺术资讯
磐石墨鸡图
我看到了两份款识,其中的一个写道:“不作指画已三年矣,偶然着墨,荒率殊甚。凭窗默坐,有忆铁岭高且园也,奈何。心阿兰若住持寿者并记于望吴山楼。”。这段话字里行间透露着画家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其笔墨之外更寄托着对中国画境界的深思与领悟。
而另一份款识则更加简洁,仅为“戊子凉秋,寿指墨。”这充分说明了画家的用笔之精炼和语言之创意。
寿字拓片
这幅寿字拓片,用笔简练,却寓意深刻。画面之中,纸张有污点和破损,但正是这些瑕疵让寿字显得更加真实、生动。画面周围的一切都被削去了,只留下了一个古拙精美的寿字,这是对传统书法最好的致敬。
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观察与感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画境界对画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启示我:即便是在平凡的字画之中,也能够发现别样的境界和格调。
这幅《磐石墨鸡图》作于1948年,当时的潘天寿已经52岁了。这一年是他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专心投入创作的一年,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代表性的作品。我观察了这幅作品,发现它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方形石块的艺术语言已经形成,这是潘天寿绘画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次,指墨画已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这也是他艺术上的又一突破。这两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磐石墨鸡图》的构图独具特色,画面中央出现一块方形磐石,不同的是,画家对大虚大实的处理在此处得到了更为丰富的表现。这种构图早在1945年的《江洲夜泊图》中已经出现,而这幅作品一直挂在潘天寿的会客室里,可见他对这幅作品的钟爱程度。我想,恐怕是因为它开创了后期艺术语言的新篇章吧。
另外,作品上的印章值得一提。其中,用白色字体的印章上写了“潘天寿印”,用朱色字体的印章则分别写着“阿寿”和“强其骨”。这些印章不仅是装饰用途,更是潘天寿艺术风格的一种体现。
通过这幅作品,我进一步了解到潘天寿在艺术创作上的突破和开拓。他对方形石块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指墨画的境界更是达到了巅峰,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越是艺术中的细节,越能体现画家艺术的深度和内涵。这幅《磐石墨鸡图》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画中磐石处理的成熟。石头几乎呈现出规则的长方形,向左下角延伸,仿佛掘进了土中。这种向下的力,平衡了整块石头的斜势,让画面看上去更加稳定。同时,画面左下角的岩边上的落款起到了视觉稳定的作用,防止图像滑落。而右下方的丛草、竹枝和苔点则加重了画面右侧的部分,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
画家只用了几根线条勾勒了巨石,这展示了他的极佳笔力和对事物的概括能力。这些线条虽然简洁,但是在升、降、转折中表达了石头的形状和质感,同时表现出石头的坚固和坚韧。左上角的墨鸡由一块浓重的墨色画成,与画面的大小、虚实、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突出。墨鸡的身体虽然被浓墨覆盖,但画家巧妙地留出了空白,暗示出墨鸡的结构。
这幅作品是一幅指墨画,正中央的题款写着“不作指画已三年矣”,说明几年前的忙于抗战是他能够创作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的必要原因之一。我被画中磐石的处理方法和墨鸡的形象深深吸引,这让我更加肯定了画家的独特绘画风格和技巧之高超。当我读到关于潘天寿的指画作品时,我深感他的才华与不凡。据当时学生的回忆,1944年他拜访潘天寿时,看到他的房间里仅有一张床和一只箱子,桌上放着笔砚,墙上挂着一幅《蛙石图》(指画),显然他十分繁忙,无暇抽出时间继续创作指画。
潘天寿在指画方面的造诣,可以追溯到学清代高其佩的时代。然而,他对拟古的看法却与高其佩不同。他认为,一定要具备基本毛笔画的基础才能学好指画。1944年,他创作了《灵芝图》等多幅指画作品,都堪称经典。此外,他的指画作品还融入了他个人艺术风格的特点,从而让作品更加独特。
新放图
这幅《蛙石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图中,石突出于水面之上,而蝌蚪和蟾蜍隐藏在水下,构图独特。通过细致打磨、精准描绘,潘天寿刻画出了石头的颜色和纹理,表现出石头的质感和坚固感。而虽然蝌蚪和蟾蜍的描绘相对简单,但同样逼真。这些作品都见证了画家的艺术天赋和精湛技艺。
总的来说,潘天寿的指画作品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他个人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则使这些作品更加有特色。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更加认识了潘天寿这一位杰出的画家。这幅《新放图》的款识上写着“新放”以及“寿者指墨”,同时印着朱文印章“阿寿”和“潘天寿”,让我不由得想到这位画家的厚重历史背景和深邃的艺术内涵。
潘天寿的作品以浓墨、重墨见长,多带有沉郁博大的气息。而这幅《新放图》却恰恰相反,用淡墨绘成,独具清雅淡逸的风格,让我对这位画家的艺术宽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荷花是潘天寿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经常居住在西湖边,每到夏季,接连不断的碧绿色景色让他经常沉浸在自然之中。他住所旁边的小巷名为“荷花池头”,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艺术寻求。
这幅《新放图》正是他在追求自然美的背景下绘制的。画中的荷花,清秀脱俗,别具一格。而花茎的末端仿佛是跃跃欲试的,有一种向外突破的感觉。同时,这幅画所使用的淡墨与煞有介事的构图也展现出了夏日朦胧的美丽形象。
总体而言,这幅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潘天寿的作品与生活的深入理解,我得以更好地认识他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对他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荷花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画题,尤其是在潘天寿的作品中。除了荷花的美丽外表外,荷叶的造型也很别致,这让潘天寿可以在画面的构图上做更多的探索,更好地展现出他的笔墨特点。因此,在潘天寿的作品中,荷花可以说是一个很主要的题材。
《新放图》是一幅以指墨画成的作品,荷叶以淡墨抹出,并加上淡石绿色,呈现出斑斑驳驳的效果,仿佛被薄雾所笼罩。潘天寿曾说:“墨能得淡中之浓,浓中之淡,即不薄不平矣,其关键往往在用水用纸之间。”这片荷叶,笔墨非常丰富,但又十分整体,展示了他深厚的笔墨功力。荷叶下展现出新荷、花苞和水草的轮廓,勾勒出新生的美丽图景。整幅作品墨色轻淡,设色柔雅,呈现出清晨薄雾中新荷的稚嫩和清新感。看起来虽然清逸雅致,但这样的风格在潘天寿那些霸气横溢的作品中显得更加别具一格。
上一篇:图鸡墨石磐解析寿天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