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教育 >

用故事引发疑问上海双年展衍生项目51人

2024-03-09 艺术教育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于2016年11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今年的主题是“何不再问?论证、反驳、故事”——反问句式呈现开放态度,引发发散性思维。 欢迎各种讨论、辩论和叙述。 正是这些使我们成为了现在的我们。 时代的激动。 上届双年展“社会工厂”首次邀请外国策展人主导整个双年展。 此次主办方依然邀请了国外策展人——来自印度的策展集团“Raqs Media Group”,组织了22场感人的展览。 未解之谜正在聚集成一座塔。 展览的设计结构与《盗梦空间》类似,线索散布在细节中。 观众在展览现场只要留意,就能获得寻宝的乐趣。 第十一届双年展也延续了第十届双年展庞大的“树状”体系。 除主题展览外,还设置了“终点站”、“综合策展平台”、“51人”、“理论剧场”和“城市项目”。 “等五节。

作为一个连续话题,我们邀请主办方介绍一下城市项目“51人”。 其初衷是让艺术在上海的土壤中扎根。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于2016年11月1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预计全程参观人数将超过25万人次。 如此庞大的人群,正是得益于上海双年展20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触发能力。 策展机制。 本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览由Raqs Media Group 策划。 主题“何不再问:争论、反驳、故事”不仅提出问题,更发出呼吁。 它为观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并保持着对未知的渴望。 主题展还附设7层综合体展台,是理论歌唱的“理论剧场”和深入城市的“51人”和城市项目。 整个展览结构是一个不断重生的动态有机体。

其中,“51人”项目深入城市肌理,开启与城市和市民的对话。 该项目涉及生活、情感、常识、自然、历史、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作为触发点,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策展团队成员陈组织者之一的云与定海桥互助会合作,策划并寻找居住在上海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51场聚会激发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双年展_上海多啦a梦展_上海厨卫展

Raqs了解的“51人”项目

过去 20 年来,围绕城市生活以及如何理解城市生活的对话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2010 年,我们与艺术家和研究人员一起,在德里的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站”(CSDS/Sarai) 启动了一个名为“城市工作室”的项目。 在此期间,著名城市学者所罗门·本雅明让我们意识到,有一种优雅的魅力,一种与人和地方的艺术邂逅,有助于我们对城市的理解。

2015年12月,当我们漫步在上海的街道上,遇见来自孟买的老朋友、本次双年展的城市研究者和展览建筑师Prasad Shetty和Rupali Gupte时,我们再次谈论了大城市中遭遇的复杂性。 城市里的旅程是复杂的、暂停的,但却是无尽的。 城市中的裂缝、交叉点、街区不断地以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节奏变化、扩大、消失、再现、沉降。 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了位于德里众多城中村之一沙普贾特的工作室。 在那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能够促进与上海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相遇的提案:“51人”。

2016年1月,我们邀请陈云思考这个可能性。 陈云去过德里,熟悉我们在城市流动和生命形式方面的工作。 她决定将这个想法作为一个实验,并将其提供给她前段时间成立的定海桥互助俱乐部的同事们。

定海桥是上海的一个街区,正处于巨大变革的风口浪尖。 互助俱乐部坐落在南亚城市常见的一栋三层建筑内,一群活跃的教师、文化活动家、志愿者、诗人、环境生态学家、电影制片人、艺术家和研究人员经常在这里聚会。 未来几个月,通过公开征集,一些不妥协、严谨的行动将在这座城市展开,一些冒险的想法,一种对一些完全不被认可的生活领域的探索。 认识和讨论,获得了共同关注。 在这场看似从孟买蔓延到德里再到上海的聚会中,一群来自城市不同角落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带来了他们关于爱与失落、饥饿与渴望、不可能的邂逅故事。互助社的房间里充满了未知的旅程。 图表、手机照片、图画、幻灯片、微信聊天、海报和时间表、记录和电影、晚宴和食谱呈现出新的形式、速度和意义。 上海表达了它无限的偶然性。

“51人”项目的主角就像莎士比亚戏剧或中国歌剧中的人物一样多种多样。 他们聚集了城市编年史家、街头黑客、民俗传播者、音乐家、糖果爱好者、杂技演员、信息迷、公寓故事讲述者、车库剧院经理、街头悖论的传播者、角落梦想的经销商。 十字路口的商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忙碌的人们,说着上海话的“刀嘴”,还有湿地、水库、摩天轮等复杂的人类想象。

“51人”项目的活动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从编排到即兴,从对话到辩论,从怀旧到寓言,从亲密到非个人化。 的。 每个参与者都带着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城市、自己的街道。

双年展期间,三人每周将在他们选择的地点与观众见面。 有时这些聚会是开放的,有时是部分开放的,有时需要互动,有时只是简单的观看。 这些聚集时刻将重置城市地图上的聚集点; 它们出现并一闪而过,留下彗星扫过的轨迹。

《51个人》就像城市街道上人命的重量,转瞬即逝,却持久不衰。

上海多啦a梦展_上海双年展_上海厨卫展

本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Raqs Media Group”

如何了解更多关于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信息?

1992年,三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Monica Narula、Jeebesh Bagchi和Shuddhabrata Sengupta(Sengupta)成立了Raqs Media Group。 “Raqs”一词来自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其本义是指苦行僧在旋转舞蹈中反复进入的恍惚状态。

在Raqs媒体团队的“培养”过程中,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和身份。 他们是艺术家、策展人、社会调查员、媒体参与者,有时甚至以“哲学代理人煽动者”的身份出现。

作为Raqs媒体集团的艺术家,他们习惯于用图像、装置、网络项目和高科技媒体来呈现当前正受到全球化和资本化快速影响的世界。 同时,他们也关注世界各地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们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参加过各种展览,其中包括2010年上海双年展“排练之旅”。

他们于2010年在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启动了“Sarai”项目。该项目重点关注印度媒体、城市生活和公共领域的问题。 与此同时,Raqs媒体集团聚集了众多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艺术家和参与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主要策展人,他们策划的主题展览将占据PSA一至三层。 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艺术家/团体参加了展览。 这 92 位艺术家/团体代表了 92 种可能性。 他们不仅讨论当前最重要的命题,而且指向未来。 通过11条笔记探讨22个问题,主策展人Raqs媒体团队为本届上海双年展撰写了11条笔记,并针对主题提出了22个问题。

上海厨卫展_上海多啦a梦展_上海双年展

本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Raqs Media Group”

十一个音符

1. 起源

听众在雷达下独自等待; 一个流浪汉和一群叛乱分子在森林里达成协议。 这位在深空窃听的孤独聆听者,正从刘慈欣几年前出版的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的扉页中走出来。 这位能说会道的流浪汉就是特立独行的孟加拉电影制片人莱维克·吉哈塔克。 在流浪汉主题电影《争论,反驳,故事》(1974)的结尾,随着他走进永恒的深处,走进警察枪声的笔直轨迹,他几乎出现在角色中。 两人表面都保持着静止的静止状态。 它们体现了一种由理性、直觉和寓言的动态三位一体所形成的精神。 而这个由听者与游者拉开的三角形,最终由艺术家完成。

2. 轨道

轨道——即一个物体跟随另一个物体的引力而不与另一个物体相撞时形成的弧线,并自行循环——是一种发生在太空中的舞蹈。 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陷入相互吸引的规律模式。 当第三个身体加入进来时,事情变得非常有趣。 接下来是一个新的、不可预测的几何学——三体问题。 它被转化为文字、思想和想象力。 你可以把争论和反驳的步调一致的舞蹈变成故事的反常节奏。 你可以通过引入改变其轨迹的叙述来使情节或论证复杂化。

3. 脚手架

支持命题和想法以建立论点的脚手架开始消失,最终让位于真实的、有形的、具体的思想体验。 数以千计的累计观看和拜访必然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从而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就是幻想、恐惧和寓言无能为力的地方,被来自不同时间维度的一系列毫无戒心的时刻所淹没。 来自近未来、遥远神话时代、未来黎明的各种速度和物质在梦境中相互竞争、爆炸。 大地的腹部被撕开。 我们的身体首先进入,然后我们的思想试图理解这一切。 谵妄需要分析、想象力和强烈欲望的力量。

4. 大篷车

每届双年展都会留下时间的印记。 每届双年展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占据一个城市的想象力几个月,然后撤退到下一届。 有限性和充实性同时被置于这种形式中。 让我们测量一下双年展的影子的长度。 双年展是一辆大篷车。 它移动、交易、搭建帐篷。 它改变形状,摆脱压舱物重量,长出树枝,并探索新的形式和联系。 它的货币是概念,而不是庆祝。 双年展的形式问题在于它的表达和延伸。 当我们质疑双年展的结构时,我们是在问策展提案如何能够自我扩展。

5. 旅程

地震仪可以为我们提供移动点和移动线。 展览中的世界是一系列旅行路线的交汇点,有首选的、莫名其妙的或坎坷的目的地。 旅程的影响和持续时间——包括行走、暂停、休息、观看——通过“理论剧场”中感知和听觉节奏的变化进行重新校准。

6. 终点站

终点站也可以成为一种前线。 它是感性的、物理的和寓言性的。 它是理解和表达世界冬眠的哲学范式。

7. 细密画

南亚有一种绘画传统,利用多点透视上演不同时间和空间节奏的戏剧。 它结合了忧郁与冥想、臣服与中立、魔幻与常规、平静与爆发。 通过细密画的逻辑来思考是充满创造力的。

8. 附生植物

兰花是附生植物。 它们附着在植物或树木上,提供阳光下的庇护所,但不消耗宿主的营养或能量。 双年展是上海的附生植物,是对话中的兰花。 《何别再问》是一个附生植物,有两面性。 它的右手与上海和“51人”相交,而左手则拥抱更广阔的“复合展览”层。 上海上空闪烁着这样的星座:城市编年史家、街头黑客、音乐家、糖果爱好者、杂技演员、信息迷、公寓故事讲述者、车库剧院经理、街头悖论和街角梦想的传播者。 一个商人,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一个忙碌的人,一个说上海话的“刀子嘴”,还有一片湿地,一个水库,一个摩天轮,一个用其他方言想象人类的主人。 51 人。 选择你的遭遇。 同时,聆听折叠在双年展中的七个“复杂策展”层。 新一代策展对话者的这些干预中断、发酵并延续了展览。 它们是调解和刺激调查线索扩展的时刻,这些调查线索要么是和谐的,要么是严厉的。 每个聚合领域都使用网络思维和知识来产生自己的研究轨迹和态度。 它们是注释、附录和天线。

9. 沉积物

我们忘记了地质矿藏,尽管我们越来越依赖它们的使用。 他们抬起头,强迫自己在公众的想象中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 它们从深处——现实的深处,以及噩梦的深处——显现出来。 然而,地质沉积物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被听到。 另一个未来需要重新审视它的过去、它的沉积物。

10. 扩展

在集中力和分散力之间,存在着一个难以察觉但持续扩张的场域。 在不可预测的扩张时刻发现自己是生活的现实。 它既不肯定也不回避,既不否认也不说服。 扩张让我们忘记了当前的环境,因为它让我们漫步到陌生且未知的生活维度。

11. 发起

在这幅双年展的“蓝图中”,你会听到地质沉积物的回声,你会看到明天的朦胧痕迹。 一群人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一个命题:构建论证、反驳和故事并让它们旋转意味着什么? 然而,事实是:这三种潜伏的倾向并不完整。 论证总是单独有效; 反驳过于依赖; 仅靠故事本身并不足以在展开时保持平衡。 他们都需要另一圈听众和流浪者,另一群人来更新自己。 来吧。

上海多啦a梦展_上海双年展_上海厨卫展

“我们是燃料”,Raqs Media Group,2011,综合媒体

图片来自Raqs Media Group官网

二十二个问题

当力量分裂、联合和分散时,什么在跳舞?

记忆会限制感知的范围吗?

我们能想象重力问题和月球夜间旅行吗?

飓风眼看到了什么?

当沉积物反抗时会是什么样子?

无法识别的轨道有必要找到轴吗?

动物的本性是什么?

人性是什么?

什么是自然?

人造物体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算命的未来是什么?

该地点的边界膜有多灵活?

幽灵漏洞的范围是什么?

流程可以驯服权力吗?

当世界碰撞时会发生什么?

锉刀会流血吗?

什么?

是的?

如何面对其他重力?

分离与共存如何?

影子的长度是多少?

多么不可估量?

作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媒体部负责人

————

纸质杂志(2016年第6期)于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