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核桃热点 AI绘画可以做艺术但没必要

2024-03-09 艺术资讯

人工智能绘画技术

你不知道的AI绘画

近来,AI绘画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一项研究已久的技术,近两个月就爆发进了人们的视野。 不仅引起了国内外画家圈的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不少非绘画网友的关注。 参与讨论。

核桃先生发现,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替代”。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绘画会抢夺画家的资源,甚至淘汰一些低端画家和流水线模仿画家。 毕竟,一个不会画画的人只需要输入关键词,选择风格,30秒就能生成一张非常漂亮的图像——就好像我们在和AI对话一样,AI响应我们的需求,用效果和速度呈现出来超出人类的预期。 。

所以

AI绘画的原理是什么?

AI绘画带来的冲突本质是什么?

让我们和核桃先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AI绘画的溯源及机制

01

2022年8月3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艺术博览会。 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的作品《太空歌剧》获得了数字艺术类的冠军,大家中途发现该作品是由杰森·艾伦和人工智能绘画程序签名的,这部作品是他生成了900多个版本后的最终结果并花费了80多个小时。

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

《太空歌剧》

事实上,早在2012年,谷歌的Ng Enda和Jef Dean就指令计算机画了一个猫头。 他们使用了 16,000 个 CPU 来训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深度学习网络。 花了三天时间,得到如下图:

热点艺术字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模糊的猫头

此时的AI绘画还没有准备好使用,而且大部分都是粗糙、不规则的图片。 然而AI绘画并没有停止发展,终于在2015年达到了临界点——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 代替GAN,Diffusion模型生成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GAN模型,成为图像生成器的宠儿。 但缺点也不少,所以并没有引起波澜。

2022年7月Stable Diffusion的问世,解决了Diffusion模型绘制的细节问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地生成图像。 加上其开源特性,AI绘画已经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字

AI绘画的机制是一种算法。 通俗地说,就是“喂”AI材料进行训练。 这些材料是人类画家的作品。 AI提取其中的像素模式并根据汇总的像素模式进行绘制。 而不是存储一个图像材料库来进行剪切和匹配。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如果你教AI,它就真的会学!

那么AI绘画学习能力是否完全压倒人类呢?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此时的AI只能是一种弱智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一些规则。 神经网络的复杂度无法与人类神经元相比,相差几十个数量级。

但为什么人工智能能够如此快速、良好地生成图片呢? 网友@ruhunhun是这样描述的:人的大脑是一种化学反应,比电脑慢得多,所以它可以靠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用天文数字的练习量来产生与人类相媲美的效果。 但事实上,它还不如人类。 真正的智能还很遥远,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因此,一味“神化”人工智能、制造焦虑,就是陷入误解的泥潭。

AI绘画的威胁?

02

然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AI绘画给人们带来压力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快速增长。 2022年3月、4月,人脸都画不好。 到了9月,它仅用十天就可以做出精致的面孔并解决肢体扭曲问题。 问题是现在的AI已经掌握了一些绘画风格,到了可以威胁专业人士的程度。

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关于“换人”的舆论风暴。 #老雷野#、#花囎菜#、#武合奇麟#等话题登上热搜。 这些商画界的顶尖人物终于在AI绘画的热烈讨论中发声,再次让AI绘画。 十字形的圆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字_艺术热点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热点艺术字_艺术热点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

这场舆论风暴不禁让画家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存空间。 面对“替代”问题,首先要脱离所谓的高端和低端。 在人工智能面前,它们其实只是像素规则。 讨论的本质更多的是科技的娱乐性和每个人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竞赛; 在人们面前,高端与低端的划分更多的是商业价值而非艺术的划分。 原创还是抄袭是判断的关键。

然而在网络上,观众的喜爱比资历更重要。 平台逐渐形成各种利益部落。 大圈子里的小圈子不共享一个系统,不共享一个等级,所以等级不再有很大的意义。 也就是说,具有严重纪律痕迹的作品和具有强烈原创性的作品一样容易受到喜爱。

戴锦华认为:“与亚文化和趣味社群相比,精英与大众、高雅与粗俗的二分法已经不再有意义,因为亚文化圈或小众社群很少有重叠或共享。你的精英在我身上有什么关系呢?” ?反之亦然。‘低俗’的品味也可以张扬,但那是‘同胞’之间的张扬,与‘他人’无关。”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替代”真的会发生吗?

03

人类面对新技术的出现总是有一个抵抗的过程。 例如,在古希腊,书写媒体被视为对口头文化的威胁。 例如,在工业革命初期,路德主义抵制大规模机器生产。 例如,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批评了互联网造成的人类思维退化和文化衰落,“记忆外包,文明衰落”。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力做出了许多危险的预测。 但事实上,人们正迅速陷入动态的技术和媒体革命之中。 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AI绘画消散了电子艺术的人性光芒。 版权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对消费者的价格优势……它不是一阵风呼啸而后消散,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画家的生存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绘画的出现引起了原有生产活动的变化。 生产者和生产材料错位。 AI绘画技术作为一种生产材料,并不主要掌握在画家手中,这剥夺了大多数普通画家的绘画机会。 单一职业的垄断产出,让大多数画家感受到了被禁的心理压力。 这些画家根本无法掌握这项技术,而那些能掌握这项技术的画家也不一定掌握生产资料。 。

应对之道是画家必须接受人工智能,并将其作为解决根本矛盾的工具。 只有把这种先进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尽可能避免旧生产体系下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 工人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性。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简单绘图+关键词生成

从绘画的灵性来看,人类难以破译的创造力就是棋的力量。 人类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人工智能。 人类的情感、经历、思维是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 可以说,人工智能画的是形式,而人类画的是形式所揭示的精神。 通过这种精神,我们可以让观者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并与之产生共鸣。

热点艺术家杜成杰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字_热点艺术家杜成杰

胡桃先生认为,现阶段的AI绘画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符合当下的审美取向,即“当下创造的当下审美”,所以大家看到后都会觉得非常认可。

但创造“美”的仍然是人类,人工智能始终依赖于人类的作品喂养,服务于人类的审美。 面对“替代”的思维,正如戴锦华谈到人工智能时所说:是时候再次“让想象力夺取力量”了。

参考:

《如何评价2022年9月、10月一系列最新的AI绘画技术?》 》

◎文案 | 陈佳儿

◎排版| 潘佩桥

◎图文来源|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