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艺术教育
2018年保利香港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共有157件精品上拍。当中赵无极的作品《大地无形》以6500万港币起拍,最终以1.829亿港币加佣金成交,并超越赵无极作品拍卖历史纪录的第二名。
这幅约60年前的赵无极代表作品《大地无形》在2018年香港拍卖市场上以1.829亿港币的价格成交,是当年最贵的拍品之一,也是当年度亚洲拍卖市场首件过亿的拍品。作品为赵无极于1956-1957年创作的油彩画——《大地无形》,尺寸为200.4×162.3cm。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曾感受到自然洋溢的信仰和祖国古艺术的情趣,这些感悟最终在1955年末通过艺术得以表达。他表示,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摆脱了创作的危机,可以自由呼吸并把握表现空间。以上是作者的话,阐述了他所经历的感悟和创作历程。
1959年,赵无极发表《赵无极的自白》,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和情感历程。在他1948年到达巴黎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就获得了国际艺术圈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1950年代中期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变化,他将满腔感情投入到创作中,开始了艺术生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1954年到1958年期间,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为“甲骨文”。以上是赵无极个人自述,回顾了他关键时期的创作过程和创作风格。
赵无极的创作风格在某个时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他的巨幅作品多被国际知名美术馆和机构所藏,市场上的作品极为稀有和珍贵。以上为赵无极个人创作时期的特点,其风格备受学术界推崇,巨型作品被多家国际知名美术馆和机构所珍藏,出现在市场上的作品极为罕见。《桃源图》和《万山红遍》是两幅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极高的中国画作品。张大千的《桃源图》于2016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270,680,000港币的成交价引人注目。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则于2012年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以293,250,000人民币成交,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下图展示的作品《大地无形》也是一幅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赵无极在其艺术生涯中极少为作品命名,除了一些晚期作品之外,仅在1958年以前为作品设计名称。这些作品的标题启示我们了解艺术家当时的创作理念和思考。这些名称包括风景、自然和人事物的描绘。但是,1956年至1957年创作的《大地无形》是至今唯一公开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赵无极对西方宗教经典和创造主题的涉猎,这使它非常珍贵。作品的标题是根据法语翻译得来的,这个标题与《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类似,所描述的是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过程,这为我们解读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提供了文本。
在《大地无形》这个作品中,青铜器铭文字形交错纵横,布满了整个巨大的画布,这些文字在未成形的大地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混沌初开的宇宙原初面貌。这似乎预示着“大地无形”之后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明便诞生了。画作中的澄黄和朱红色强烈夺目,呈现出由色彩创造的世界,表达了艺术家对原始大地的美好向往和期盼。甲骨文在画作中多变繁复,是赵无极所寄托的思想和理念的具体表现。左图:黄宾虹《黄山汤口》;中图:《大地无形》局部;右图:王蒙《稚川移居图》元代
在《大地无形》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正值甲骨文时期进入成熟的阶段。赵无极深感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通过使用文字符号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在画面的表现中体现了其至关重要的意义。甲骨文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是中国文明之源头之一。
商代的巫史们利用龟甲兽骨上的裂痕来占卜神的意旨,之后将占卜结果记录于其上,形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用于神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商人对于天地万物演变变化的理解和总结。但是,赵无极并不是使用既有的文字来书写作品,而是自己创造了一系列脱离语言范畴的符号。在《大地无形》中,这些文字被抽象化和诠释之后,与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相去甚远。这幅作品实则是作者对宇宙初创时的混沌状态的想象,是其阅历与情感的符号表达。
根据当前已有的出版文献显示,由于艺术家的工作室空间受限, 赵无极可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前往日本京都国立现代美术馆进行写生学习。
法国画廊曾举办展览,显示出私人藏家收藏的赵无极作品《大地无形》,此作为当时市场最大的“甲骨文”系列作品之一,更是探索中西,回归宇宙初始的主题。这幅作品是赵无极超越自身文化,探究普世意义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57年在法国画廊展出,之后被私人藏家收藏,历经五十年后在2007年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现身,最终以2944.75万港币成交,这一成交价也刷新了当时赵无极作品的拍卖纪录。
据了解,近代艺术品在长期的收藏过程中,往往会因其独特性、稀有性等特质而成为顶尖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