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艺术教育
主持人的话:
孩子们通常对艺术史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仅愿意沉浸在自由探索和富有想象力的图画阅读过程中,而且对经典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艺术家的意图也有很多疑问。 这时,给孩子们讲述艺术史,提供准确易懂的知识框架和认知图谱就显得极其重要。 少儿艺术史学习也引起了国家教育层面的重视。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从第二学段(三至五年级)开始,课程目标和内容已涉及对中国名家作品的欣赏和评论与国外艺术家交流,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 此后的各个阶段的教学和高中艺术课程都体现了逐步加深学生对中外艺术史的理解的要求。 那么,如何根据儿童心智成长各阶段的特点,符合国家的教育部署,编写相应的艺术史作品,其视角、理念、方法都值得深入探讨。
目前,国内文化博物馆类童书数量较多,少数艺术鉴赏童书部分重趣味性,淡化历史线索。 它们普遍与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脱节,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补充和协同。 我们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并开展儿童艺术史写作工作,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从儿童的角度提出艺术史问题,为突破专业研究的刻板印象提供了入口。 也就是说,新的问题可以审视我们的艺术史研究是否因各种学科壁垒、各种逻辑茧而疏离了人们最基本的审美诉求,或者艺术史研究是否还存在大片荒地需要清理。 新问题输入。
本期选题得到了郭维琪的创意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冯梦媛
儿童观看艺术作品展摄影/郑彬彬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图片处理)
本期内容【热点回顾】:
敦煌艺术帮助孩子了解“真、善、美”——常沙娜/崔岩专访
儿童手工艺史必须准确、清晰——尚钢/牟晓琳专访
为“孩子”书写艺术史,不仅仅是写作——尹少春/郑娇娇独家专访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的故事/张干
我对儿童艺术史写作的看法/孔欣苗
从专业艺术史坛到走进儿童世界/马静茹
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书写艺术史/郑勤彦
教育的放大镜:儿童与艺术史/郭伟琪
“精致”的专业写作——儿童艺术史/李晓楠
(本文最初发表于《艺术观察》2023年第6期)
2023年第7期【热点回顾】:
如何培养专业博士?
请扫描二维码
进入《北京艺术观察杂志》微信商城
下一篇:黄宇兴 一切都和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