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9 艺术市场
中国的收藏设计界或许永远不会忘记2021年。那一年,首届Design Miami/Podium在上海外滩一号举办。 共有5个画廊展位,25家平台展商,开创了中国首个收藏级艺术设计领域的国际博览会。 时隔两年,迈阿密设计/平台再次回归,登陆上海历史地标石库门建筑空间张园。
3月8日至12日,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 A Made in House(以下简称“Design Miami”)在上海张园展出。 本届设计迈阿密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召集人、Made in House主办方薛天冲共同策展。 以“超越”为主题,呈现画廊、讲台、设计讲座剧场三大核心版块,展出来自20多家国内外知名画廊和机构的近200件作品。 每件作品都包含了艺术家对“超越”主题的哲学理解,并用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策展理念中——无论是对过去的仔细思考和与当下世界的互动,还是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顾志宁 银社制造联合创始人兼CEO
“张园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网站。” 在谈到为何选择张园作为选址时,印社制造联合创始人兼CEO顾志宁表示,“这是上海的百年文艺地标,这里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另外,这里是上海试电灯的地方,也是上海第一家户外照相馆开业的地方,同时还保留着上海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品种最齐全的中后期摄影棚。上海时代照相馆,石库门建筑群。换句话说,张园曾经是上海了解现代社会和世界文化的窗口,它以上海文化为轴心,吸收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特点,这也是符合我们这次设计迈阿密的定位。”
从“体感”到“意象”
设计迈阿密的转型和连续性
顾志宁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今年Design Miami的定位。 这是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与第一届相比的重大变化。
张元
首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以“Object Sense:设计艺术”为主题,通过20世纪及当代设计作品审视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概念; 同时,将中国文化与源自历史的精美物品相结合,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诠释。 参展画廊中,有Friedman Benda、Nilufar Gallery、The Future Perfect、Gallery Patrick Seguin等老牌设计画廊参与。
可见,从世界设计领域的角度,通过国内外知名美术馆作品的联合展示,首届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的定位。 为品牌打开了知名度,为国内收藏设计的展示和消费树立了标杆。
但在第二场,本土化和东方主义从第一场的隐形线索(详见《设计迈阿密落地上海:中国设计市场的“试水”》)变成了显性线索。 。 首先,本次展览本土设计画廊的比例超过50%。 参展的六家国际设计画廊分别是20C画廊(北京、上海)、杜梦堂(上海、巴黎)、Gallery All(上海、洛杉矶)、Sohe画廊(杭州、上海、北京)、Objective画廊(上海、新都)纽约)、艺术门画廊(香港、上海),均在上海设有空间; 其次,与往届相比,本届展览有大量以中国传统工艺为基础的作品,他们以世界一流的艺术语言和技法表达东方艺术精神。 例如,林芳露的《她是炸弹》采用传统编织技术,将无数纱线拉伸、折叠、打结、缝制; 邵帆从明式家具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老树椅》、《玫瑰条案》,用西方的艺术语言表达东方的诗意和神韵; 李乃含近期的作品《深红连体椅凳》和《墨绿色蛋壳漆屏风》着力探索中国漆工艺的当代应用。 通过当代功能性艺术品的形式,将这一具有8000多年历史的奢华工艺带入当代语境。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上海现场
“无论是参展画廊的阵容,还是参展艺术家的选择,我们在这次展览中都做出了用心的决定。熟悉我们的观众都知道,首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约有70%来自国外。艺术家,还有很多国外美术馆参与Podium单元,目的是把国际设计领域的多样性带入中国,这两年我们拜访了很多中国设计师,对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首届展览的基础上,对这次展览做出这样的定位调整,希望为中国收藏级设计搭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顾志宁表示。
展览中Gaetano Peche工作室的作品
约瑟夫·沃尔什工作室在展览中的作品
除了展示中国本土收藏级设计领域的现状外,本次展览还增加了Design at Large项目/,展出了Gaetano Pesce Studio和Joseph Walsh Studio。 沃尔什工作室的作品。 “两个工作室都有两位设计史上的巨头作为灵魂,他们的作品都很完整,代表了收藏设计领域的顶尖设计力量。我们希望通过将这些顶尖力量与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并置,创造出一种“对话。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收藏设计领域的最高水平。”顾之宁继续说道。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上海现场
我们还看到,第二届迈阿密/ Podium x 上海设计展是第一届的延续——对收藏级设计越来越深入的了解。 首届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的主题是“Object Sense: The Art of Design”。 这个概念来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描述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物体、环境、自然)的关系。 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感官、审美、情感和精神体验。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上海现场
薛天冲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召集人
第二场的主题是“超越形象”。 对于这个主题,薛天冲解释道:“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术语,意思是在图像的基础上探索更深刻的意义。在这种‘图像’的超越中,还蕴藏着一种更人性化、更抽象的身份定义。” “哲学。我们将如此多样化的视角带入设计领域,以诠释现在并建设未来。” 薛天冲说道。 这个策展理念作为坐标轴,囊括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各种理念和材料。 “它不是一个平坦的表面,它的边界总是在扩展。 另外,这个坐标轴有历史感,包含传统文化内容,也有当代的、面向未来的含义。”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上海现场
可以看出,从“实体感”到“外在形象”,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的着力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神。 如果说第一届聚焦于“物”来呈现人与物的关系,那么第二届,可以说设计师和艺术家,这些“物”的创造者,被置于了聚光灯下。 ,以展现“物”和谐悠远的意境。
补充中国设计史
设计迈阿密的学术抱负
2021年,首届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提出了“收藏设计”的概念,并在首展上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收藏设计作品。 在第二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理念出发,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有着更大的学术野心。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上海现场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本土化和东方主义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特色。 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通过展示中国代表性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勾勒出中国当代收藏设计的特点和趋势。
去功能化和理想化是不得不提的一点。 薛天冲将此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当经济条件改善,对物品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就会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设计也在不断变化,设计的边界也在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改变是设计与艺术之间界限的消除,今天,设计作为艺术门类之一,不再只是功能性的,此外,我们将讨论设计产品的可行性、可持续性、艺术性和未来性,以及个人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展览的很多作品弱化了功能性,更多地具有了精神属性。”
Sohe 画廊/Rm 68 - Leo Orta - Mew 扶手椅
邵凡-老树椅
设计与艺术之间界限的消除使得跨学科合作变得更加突出。 在第二届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上,许多设计师“身兼数职”。 虽然他或她是设计师,但有些是艺术家,有些是哲学专业。 设计作品的创作不再只是设计师独自开发设计软件,而是需要物理学、生态学甚至哲学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 出生于 1993 年的法国设计师 Leo Orta 是其中最优秀的设计师之一。 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学习期间,他开始举办各种爆炸性的游击设计展览,并将戏剧融入设计项目中。 无论是双人组还是多人组,核心人物利奥·奥尔塔(Leo Orta)以其非传统的雕塑创作方法和表演性展览模式在设计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外,MVW明和文吉工作室的作品横跨建筑、室内、家具等多个领域,包括Philip Colbert、André Dubreuil、Jia Yi C Design等人的作品,作品无一不展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 。
张周杰作品《幻觉》 ©张周杰&O画廊
李乃含作品《深红连体椅凳》©李乃含
此外,虚拟技术的运用也是当今中国收藏品设计领域的一大特色。 “选择这类作品也是基于反映当代社会的需要。在虚拟网络和科技已经成为身体的延伸的今天,尤其是在国家经历了漫长的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渴望真实的触摸“因此,我们此时选择了采用数字计算等前沿技术制作、触感强烈的作品。”薛天冲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前沿技术的应用往往夹杂着对中国精神的关注。 比如2020年前沿产品创新实验室SCRY,就以鞋类为初步研究对象,探索数字设计系统和先进制造的未来。 基于“数字胚胎”的核心架构,打造出全球第一款真正可穿戴的一体式增材制造鞋 SCRY Shuttle。 张周杰的《无尽的旅程》是一套数字座椅。 在展出的“完全自然”系列中,李乃涵将一朵独特而神秘的大花变成了一盏台灯。 灯体采用激光3D打印制成,并饰有手工漆和镀金箔。 ,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的新设计艺术品。
周雷杰作品《EldaChairT05》 ©LeijieZhou&GalleryAll
周雷杰作品《变形系列LC1椅》©LeijieZhou&GalleryAll
在梳理中国本土收藏设计的特点和趋势时,瑞金年轻设计师/艺术家的力量不容小觑。 他们对设计传统的演变和改造,对既定设计标准的挑战,使得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拓展了设计的边界,另一方面也使设计本身发生了改变。 例如,周雷杰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数字有机结构上,通过一系列经典创意语言的数字翻译来重新定义经典,而这些经典创意语言往往会演变成一系列难以预测的带有生物符号的有机形态。 他对 Finn Juhl 的“Chief Chair”和 Gerrit Thomas Tietveld 的“Red and Blue Chair”等项目进行了数字翻译。 通过改变不同时期大师作品的造型,经典设计可以在当代材料中重生。
卓奇作品《泡泡游戏N0.45》©卓奇&PARIS-B
尽管收藏级设计已成为这样一种趋势,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认为设计“只是为了工作”。 在此背景下,在上海地标性文艺建筑群张园,公众的进入使得本次展览发挥了公众美育的作用。 公众审美教育也是薛天冲认为当今设计领域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对于薛天冲来说,设计策展是书写设计史的方式之一,指向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都设有设计收藏和策展部门,但中国的设计收藏体系才刚刚起步。 因此,“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为中国设计史增添一些补充,帮助人们树立收藏设计的标准。同时我们也希望几年后,当人们翻阅中国设计史时, ,他们还是会认为这个展览给人很多启发。”
-结尾-
下一篇:什么是蒋友柏眼中的神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