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市场 >

2022艺观年度艺术榜正式发布五大榜单洞察中国艺

2024-01-17 艺术市场

过去的一年,疫情重塑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一切。 宏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压力,艺术产业也面临方向调整和结构升级。 那么202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如何表现? 当前中国书画的文化影响力如何? 出现了哪些新的行业趋势? 艺术品消费者的偏好是什么?

作为全国首家垂直聚焦艺术的短视频媒体平台,艺观推出以“记录不平凡的岁月”为主题的“2022艺观年度艺术榜”,包括“2022年引领市场的中国艺术家”、“2022年最受欢迎艺术家”等。 2022”五大榜单包括“具有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中国书画家”、“2022年最受欢迎的美术馆”、“2022年最受欢迎的VR虚拟展览”、“2022年最具传播力的数字藏品” ”,依靠多元评价体系。 综合市场交易指数、行业发展指数、全网舆情指数等多维度数据,结合专家访谈、消费者量化调查,盘点多项年度优秀成果,全面呈现现状与变化中国艺术的发展。

榜单一:2022年引领市场的中国艺术家榜单,整合多维度指标

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

该榜单由易观与研究中国新经济和产业数字化的专业机构联合推出。 它创新了“艺术家新市场力”数据模型,区别于以往单一基于“拍卖二级市场”量化指标对艺术品榜单进行评价。 该标准除了采集分析2022年国内外拍卖艺术家拍品数量和总成交额外,还增加了代理画廊、艺博会、机构收藏、藏家分布、全网舆情等六大维度指标,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客观。 ,全面呈现艺术家的市场肖像。

入围“2022年引领市场的中国艺术家”榜单的100位艺术家,从“20后”到“90后”,跨越70多年的代际跨越,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波动。 范曾、黄永玉、韩美林、贾又福等20、30、40后的代表性书画家,仍是市场上的“常青树”; 曾梵志、黄宇星、周春芽、方力钧、丁乙等50、60、70后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此外,赵昭、郝亮、张子飘、严冰、张阅伟等“80、90后”也凭借新画从“老枪”人群中脱颖而出。 于红、宋琨、程欣怡等11位女性艺术家正在国际艺坛绽放光芒。

总体来看,2022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鲜有过亿的精彩价格,表现也趋于平淡,但依然展现出超强的韧性:曾梵志在总交易额上依然位居第一,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位列榜单第一; 而排名第二的新面孔是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黄宇兴。 他活跃在顶级画廊和拍卖的舞台上,以“超当代”之名激活了Y、Z时代收藏家的购买力,“黄宇兴现象”一词也指出了国际艺术的新趋势未来的市场; 排名第三的周春芽继续发挥其创作量大、市场流通广的显着特点。 2022年拍卖的物品有53件,都是曾梵志的。 2倍以上,极大提振了中低端市场活跃度; 排名第四的方力钧,其作品《系列二(四)》以6382.5万元打破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也成为入围艺术家的年度拍卖纪录。 成交额最高的单品。

榜单2:2022年最具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中国书画家聚焦时代经典

热点艺术空间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

“2022年度最具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中国书画家排行榜”是国内首次从艺术家个人展览、学术成果、文化传承、海外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书画家的文化影响力。交流、公众教育活动等。对方面进行分项分析评价,最终得出影响力指数并相应排名。

从上榜艺术家构成来看,当代书画版块已形成老、中、青三大创作梯队。 黄永玉、范曾、石奇等老一辈书画家毕生致力于艺术领域,为中国书画作出了贡献。 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和延伸; “50后、60后”依然是当代书画创作的中坚力量,共有48人,占比超过30%,如王冬龄、何家英、史国良、徐冰、徐磊等。他们承前启后,受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影响。 他们在不断深入传统、拓展笔墨界限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他们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同时呈现出中国书画的现代性和丰富性; 彭伟、郝亮亮、徐华苓、刘琪等1970、80年代出生的人已成为当代书画创作的生力军。 他们的作品远离了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强烈的个人语言特色。 他们有着自信开放的创作风格,更直接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振荡和当下的体验,从大局回归内心,给水墨世界带来了新的趋势和方向。

该榜单将不同世代的中国书法家和画家并列在一起,展示他们的艺术面貌,提供他们自己的文化体验和时代公共记忆。 上榜艺术家对自身和现实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注重对自身生存体验的反思和建构,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新境界、新面貌、新面貌。语境。 完成延续和改造。

榜单三:2022年最受欢迎的美术馆破圈密码解析

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

《2022年最受欢迎美术馆》运用新媒体思维,对全网海量舆情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 数据监测覆盖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主流门户、论坛、博客、微信等平台。 通过爬取年度全网语音传播量,以及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等互动量,并结合舆情话题分析、舆情热点、重大事件分析,获得科学、全面、公正的人气指数。

这份榜单的前20名几乎被一线城市的美术馆占据。 浦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分别以8,703,037、8,241,397、8,064,330次互动量位列榜单前三。 他们凭借《徐冰的语言》、《加埃塔诺·佩切:没有人是完美的》、《市中心: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场景》等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二、三线城市美术馆的硬件条件逐步改善,但受城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影响,发展略显缓慢。

此次入围名单中,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才开业的年轻面孔广东和美术馆以总互动量3,519,087次跻身TOP11。 其成功的媒体运作也使其成为小红书最值得收藏的网红美术馆之一;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阿那亚艺术中心可以说是在北上广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旅游社区运营方式跻身榜单。 一。

整个榜单也让我们看到了美术馆发展的积极变化。 在展览策划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思考如何将艺术展览变成一个更能为观众提供发现之旅和体验之旅的空间。 此外,他们越来越Fa重视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运营,成功实现了艺术上的“破圈”。

榜单4:2022年最受关注的VR虚拟展览探索技术边界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热点艺术空间

《2022年最受关注VR虚拟展览》排行榜显示,疫情对虚拟展览进程的推动和加速,也预示着展览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榜单中,上海UCCA Edge与抖音联合举办的“极光片语”虚拟展览以588701次的舆情互动位列第一。 这种线上线下的合作,给观展体验带来了多样性,也加速展现了线下实体美术馆的“破圈”传播力; 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年线上毕业展。 在这场现实中没有发生的虚拟展览中,清华大学450余名毕业生的2300多件毕业作品在虚拟美术馆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示,弥补了学生毕业作品无法在实体展出的遗憾。艺术画廊; 排名第三的是年轻人最具创新力的地方。 ——天猫黑匣子打造的元宇宙艺术展《U,天生的艺术》。 此次名为“即看即买”的线上艺术展邀请了8位艺术家、设计师带来艺术雕塑作品。 、限量版画、设计家居、非遗手工艺品等近30件展品,将“策展”概念引入艺术领域,并通过虚拟展厅重新创新艺术电商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多种多样的虚拟展览形式,可见技术变革下艺术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表面上看,线上虚拟展览是行业应对疫情的举措,但也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的必然。 “艺术的未来在云端”是不争的事实和趋势。 不过,从榜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入围的线上虚拟展览中,一半以上都是线下展览内容的线上复制,缺乏实体展览的拓展和延伸。 VR虚拟展览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和运营上都需要更多的创新团队。

列表5:2022年最具传播力的数字藏品将拓展消费场景

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

“2022最具传播力的数字馆藏”排行榜显示了国内数字馆藏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 随着行业整合,逐步走向标准化,用户渗透率不断提高,并且随着使用场景的扩大,数字馆藏将产生更强的消费促进效应。

B站与“梅兰芳文化”合作发布《干杯!京剧》数字藏品,圆明园推出《创造徽章》和《丙地圆明》两款数字藏品……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形式,数字藏品结合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的体验方式传达; 阿里巴巴推出奥运云徽章数字典藏,献礼冬奥会,由新华社体育部、新华社科技局、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世界杯数字典藏》 》回顾世界杯的经典时刻和人物故事……与“冬奥”、“世界杯”等体育IP相结合的数字馆藏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争夺数字化。 在藏品的战场上,数字藏品也开始突破小众,进入大众视野。 它们从最初的社交属性,进入了真正赋能品牌营销的阶段,尤其是其收藏价值、稀缺性、艺术性、有趣的玩法。 等,满足Z世代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有人积极拥抱艺术行业的新变化,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和质疑,但无论采取何种态度,都不能否认:未来已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五大榜单所体现的艺术产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艺术站在时代巅峰所带来的震撼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