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艺术市场
近两年春拍和秋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高峰期。 然而此后,在经济环境疲软、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艺术品拍卖市场与其他领域一样,开始了下行曲线。 2012年的春秋拍卖,在看多看空的分歧中,平静地结束,带着一丝寒意。 随着2013春拍的拉开帷幕,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保利香港、旷世等艺术机构相继亮相拍卖现场。 艺术品拍卖机构和收藏家对今年的春季拍卖充满期待。 ,乃至整个艺术市场,是否会迎来复苏的拐点? 虽然情况还不明朗,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今年举办春季拍卖会的一些拍卖会的表现似乎鼓励了这种观点。 专业拍卖机构CEO的一句话代表了他们的信心:市场已经触底,人气开始回升。 2013年春季拍卖很可能成为艺术品市场回暖、上涨的转折点。 可以得出一件事:市场瞬间突然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或恢复是不现实的。 至少今年春季拍卖季还没有到。 然而,中国书画、当代艺术、钟表等新品类……今年春拍或许正在发出这样的信号——艺术品市场正在显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从地方层面开始。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达2108亿元,位居全球第一,风头无双。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后劲不足。 2012年春季拍卖季,整个艺术品市场提前进入寒冬。 在此背景下,综合考虑当前的各种因素,2013年春拍的前景显然存在较大变数。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虽然2013年艺术品市场不太可能重拾2011年的辉煌,但复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还不小——至少春季拍卖的复苏,决定了目前的走势。 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寒潮,是许多拍卖公司现在都能亲身体验的“阴森春天”。 优质拍品难征集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几乎成为各大拍卖公司最头疼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2013年以来,各大拍卖行在征集拍品方面遇到的困难比去年更大。 这或许可以被视为艺术市场寒冬尚未过去的最直接证据。 资深艺术品拍卖师季涛认为,大环境的低迷打击了市场信心,这是拍卖公司无法收藏到优质拍品的根本原因。 “市场不缺买家,但缺卖家。” 他认为,市场气氛低迷,好作品难以浮出水面。 拍卖品收藏难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是市场价格不好,影响卖家出货; 二是艺术品市场资源中的一些精品正在沉淀,流通量逐渐减少; 三是一些收藏家和企业开始筹建美术馆。 博物馆也储备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供收藏。 艺术品一旦成为收藏品,再次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此,收藏的主要难点是精品艺术品的收藏。 拍卖行重点关注那些历史悠久、状况良好、价值极高但价格灵活的拍卖品。 让各大拍卖行趋之若鹜的,是“引人注目”的作品。 开门”新品,这些显然都是目前的稀缺物品。
对于2013年春季拍卖来说,高价拍品的缺乏很可能会导致最终拍卖规模和表现较以往大幅缩水。 不过,这并不是春拍唯一被泼的冷水——从市场对比数据也可以看出,2013年春拍仍处于“驱寒”、试图升温的初级阶段。 数据显示,从今年第一波春拍来看,拍卖公司的艺术品供应能力和水平与2011年的市场高峰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与2012年市场相比,作品质量也有所下降。 例如,香港苏富比今年拍出超过3,500件拍品,估价17亿港元。 2012年春季拍卖,2,900件拍品估价超过18亿港元。 粗略计算,每件商品的平均估价下降了22%。 今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的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20%。 从市场总成交额来看,今年3月1日至4月10日,26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总成交额为39.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33场拍卖会总成交额为40.2亿元。 这意味着,今年春季拍卖迄今为止艺术品市场的吸金能力与去年并无太大区别。 与这种“余寒”基调相呼应的,是拍卖会上买家平静的面容和谨慎的双手。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总裁顾栓注意到,今年的拍卖会上,基本没有出现疯狂举牌的现象。 参与拍卖的买家大多是收藏家,而那些游资和投机者就和那些“天价”藏品一样。 ,今年很难找了。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泡沫过后,回归理性。
但这种谨慎也被“冻结”了。 更大的热情还在回归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迈着。 春季拍卖会和整个艺术市场都在喘口气:他们需要先喘口气,然后再回升。 春天的景色已经出现,呼吸似乎都快要慢下来了。 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拍卖机构“救市”的热情。 事实上,这种热情是去年的延续——2012年秋季,面对整个市场的低迷,各大拍卖公司都想尽办法加强收藏、拍卖、营销、扩张等经营策略,以及并购。 ,努力“自救”。 2012年最大的赢家是北京旷视。 从春拍《国云楼》,到秋拍《南昌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城市搜索珍藏》,北京旷世探索文化卖点。 该策略是成功的。 该拍卖组织的另一个策略是整合。 2012年,公司与上海恒力拍卖合并,整合资源,做强做大。 这与当时不少拍卖公司为刺激市场而选择的“南下”、“北上”、“跨界”方式不同,但毫无疑问,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拍卖机构都努力抵御严寒,让市场恢复温度。 。 荣宝拍卖是2012年另一家急于“救市”的公司,他们的策略是拓展新的品类。 该公司最初专注于中国书画,近年来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特别是2012年,陆续推出珠子、烟斗、高尔夫球杆等新品类专场拍卖。 荣宝拍卖的刘尚勇表示:“其实,在过去几年的拍卖中,我觉得我们过去对高端艺术品拍卖的关注太多了。 事实上,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奢侈品消费市场。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奢侈品消费时代。 买家在购买时纯粹是消费,不会或很少考虑其投资属性。 “2013年,这种救市热情仍在延续,各大拍卖公司的营销活动几乎从年初一就轰轰烈烈地展开,相当热闹。来自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拍卖公司各国甚至下达海外“征集令”,打着“嘉德拍卖二十周年”、“保利八周年”或“苏富比亚洲四十周年”的旗号,将征集战线延伸至日本、北美等地。业内人士认为,在一系列救助措施的不断推动下,艺术品市场或将从2013年春季拍卖开始呈现复苏效应。专业拍卖师季涛甚至将目前的市场状况比作“黎明前的黑暗”,“今年的春季拍卖将成为艺术品商品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艺术品市场已触底,秋季将小幅回升。 如果今年春季拍卖会上部分拍品的成交价格能够上涨,将有助于恢复秋季拍卖的信心。 ”他表示。从经济角度观察似乎也支持今年春季拍卖的反弹。根据行业调查数据,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变化率与国内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密切相关(M1)。率保持着联动关系,按照这种联动关系,国家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对于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2012年末,M1余额为30.87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2012年2月。季度同比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表明实体经济金融活动有所增强,也表明艺术市场将在2013年回暖。
此外,如果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货币紧缩政策有所缓解,艺术品市场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复苏。 反弹最重要的证据来自今年的春季拍卖本身。 4月份以来举办的春季拍卖会的表现,让不少业内人士“喜出望外”。 第一个刺激来自四月份的香港春季拍卖。 作为艺术品市场的“2013年第一场考试”,香港春拍具有标杆意义。 由于去年秋季拍卖市场的低迷,此前不少业内人士都对今年的春季拍卖感到担忧。 不过,在香港首轮春拍中,虽然仍缺数亿的天价,但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香港保利均取得了21.8亿港元的成交额,分别为2.9亿美元和6.4亿港元。 其中,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会以3.6亿港元成交——香港春季拍卖,取得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次年5月,内地市场标杆中国嘉德举办2013内地春拍,拉开了内地春拍的序幕。 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齐聚一堂。 拍卖会现场人气十分旺盛,竞争十分激烈。 多场重要主题拍卖均售罄,续传100%成交的好成绩。 这样的场景让一位海外收藏家感叹,嘉德今天的表现一定会带动整个市场走高。 最终,2013嘉德春拍强势落幕,成交总价比去年秋拍高出8.26亿元,比去年春拍高出5.11亿元。 这些明显的复苏迹象,不仅让不少业内敢于“押注”市场、将藏品拍卖的卖家松了口气,也极大提振了整个市场的信心——高级艺术品投资顾问田凯甚至预计今年内地春季拍卖会的成交量甚至可能比去年秋季拍卖会增长50%。
更多人对2013年的市场走势更加看好。上海宏盛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今年的资金链比前两年更紧,但不像2008年那么紧。 2012年市场出现了一些价格调整,今年是“买”的好时机,专业买家会更有信心。 河南金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贤斌与赵勇的观点相似:“现在市场已经见底,不能再低了,现在正是大批量买入的时候。” 他建议收藏家关注一类名人。 对于价格处于一二类的书画家来说,“这些人的作品下一步肯定会大幅上涨”。 此外,还有一些潜力巨大的年轻作家,目前市场认知度不高,但作品不错,值得重点关注。 广东崇正总经理徐锡文表示,2013年将是拍卖行业关键的一年。 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今年人气旺的同时,价格也相对稳定。 香港的“前哨战”也大大增加了市场对整个春拍的期待。 北京天闻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总结道:“如果说去年秋拍是触底的话,那么今年春拍就是走出谷底的标志。过亿的拍卖品很少,也许成交不会有太大惊喜,但市场人气迅速回升,嘉德春拍可以看出市场走向。 他还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保利、旷世春拍的回归与嘉德不会有太大区别,今年秋拍甚至明年春拍都会举行,上涨趋势已经基本确定。
秋季拍卖继续上涨。 业内人士也认为,春季拍卖的复苏几乎没有悬念。 甚至接下来的秋季拍卖以及2013年的整个艺术市场都可以定下向上的基调。 赵勇认为,今年是市场形势较为稳健的一年,预计今年春季将延续去年秋季的回调走势。 然后,一步一步稳步向上走。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强调,下半年字画市场肯定会更好。 “根据往年的经验,这是肯定的,因为它是由礼品市场推动的。” 与此同时,整个市场正在逐步复苏,“预计两三年后市场将会回暖。” 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潜力尚未被挖掘。 虽然“天价”藏品在过去几年的表现已经比较突出,但实际上它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极小部分,目前整体价格仍然较低。 “与其说是价格的调整,不如说是内容的调整。目前,很多拍卖公司都在增加一些新的品类,比如书法。” 作品、当代水墨作品,形成新的购买力关注,也让老的购买力关注到更多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领域。”季涛的观点比较独特,他甚至给出了“市场复苏的路线”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2011年春拍是市场发展的高峰,2012年秋拍是市场的最低点。 未来市场很可能以五六次春秋拍卖会为一个周期,两年左右就会上涨一次。 那些堕入轮回的人,都是有序发展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地市场将在1-2年内逐渐达到市场高点,最终表现可能会超过前年的峰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