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 艺术教育
中青报客户端北京11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江晓斌)“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文心墨韵——邵大桢艺术展”今天上午在国艺开幕中国博物馆。 展览展出了邵大桢艺术研究成果的珍贵文献以及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中国书画作品,全面回顾了邵大桢的艺术人生。
《江南江北,我的家在江北》,邵大震,纸本水墨,181x97cm,2021
《荷塘三》,邵大震,纸本水墨,69x69cm,2016
邵大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其学术性。整理展示了邵大桢从20世纪50年代出国留学到回国在介绍西方艺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当代艺术批评、教书育人等方面的4项贡献。 存有各方面珍贵文献130余件。
其中有《邵大震20世纪6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课堂希腊、罗马、埃及等国家艺术史讲义》的珍贵原稿,以及《论毕加索的艺术”和“印象派:美学概念及其他”。 论文手稿《世界艺术》1979年第1期(第一期),为学生精心校对的博士论文等多篇实物文献。 展览还展示了邵大桢的妻子、艺术史理论家奚敬之在艺术史研究、教育和理论建设方面的成就。
邵大震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讲义手稿之一(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艺术)
邵大震为学生批改毕业论文
邵大桢的画多为山水作品,以水墨为主,带有淡淡的淡彩。 不论大、小,都具有行书的轻松与趣味,充满了正宗的“文人画”风格。 其书法作品风格古朴、自然、含蓄、内敛。
作为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纵观邵先生的学术和艺术成就,可以概括为七个关键词,即‘教学’、‘编辑’、‘翻译’。 ’、‘写作’”评论“画”和“书”。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自身丰富的学术和艺术成就,还在于他的艺术史探讨和艺术批评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健康发展。”
《山上下》,邵大震,纸本水墨,53x54cm,1995年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展览在中国美术馆13、14、15、16、17号展厅展出,展览至12月5日(周一闭馆)。
下一篇:目前中国艺术界最赚钱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