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教育 >

目前中国艺术界最赚钱的展览

2024-02-07 艺术教育

黄一哲

我的朋友圈里共有三个不同的女孩。 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专业不同,地理位置也不同。 但最近,他们同时去了同一个展览,并在展览中拍摄了一组姿势非常相似的“打卡”照片。 照片中,女孩们侧身站在精心设计的雨幕中,白炽灯的强光直射镜头,抬起头,甩动头发,留下剪影。

这纯粹是巧合吗?

有趣的是,如果你翻遍各大社交平台,你会看到更多的女孩在这次展览中摆出同样的姿势并拍照。

是不是因为这个展览太深刻了,所以必须要去亲身体验?

严格来说,这件艺术品的性质甚至没有具体的意义。 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作品《雨室》就是“网红展”展览的典型例子。

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

《雨屋》 来源:网络

“网红展”在各类展览中很难界定,但它却具有鲜明的特点。 展览作品色彩鲜艳、布景和谐、造型新颖。 特别适合作为参观者打卡拍照的背景,将艺术展变成一个摄影点。 访客在朋友圈发布的大多数照片都是人物照片,展品仅作为背景出现。 与大多数专业艺术展览相比,“网红展览”往往价格昂贵,动辄上百元,但其观赏性却始终吸引着一批批年轻人为其买单。 而且,观众来观看展览时,不需要背景信息,不需要艺术家的影响力,不需要作品的创作背景,不需要日常的艺术积累。 这也算是以一种尴尬的方式呼应了上世纪安迪·沃霍尔提出的艺术应该回归公众的主张。

从最早的“草间弥生”展览,到后来的“平行世界”、“想象建构”、“工厂设定”,“网红展览”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私人美术馆纷纷涌现。 出现。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

《草间弥生》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家_展览艺术英文

《平行世界》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家_展览艺术英文

“想象·建造”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

“工厂设置”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shanghaiicity、WAVELENGTH

这种“网红展览”的出现,其实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仅是小型美术馆利用“网红展览”来推销自己,很多知名的私立美术馆为了增加收入或者知名度,除了考虑作品的艺术性之外,也会考虑作品的受众方向。展示自己。 也许策展人深知展品的真正艺术性,但面对经济和现实压力,他们不得不主动迎合大众,展示更多适合摄影的“艺术品”,以吸引更多顾客。

然而,“网红展览”的盛行并不完全在于博物馆和策展人; 根本原因是大多数民族审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传统艺术或先锋现代艺术不一定能被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公众所理解和欣赏。 相比之下,“网红展”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观众看到这个作品,觉得它好看的时候,它就是美的,它就是一件艺术品。 网红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让人们与他们互动、深度体验。 “网红展”也利用了大多数没有艺术背景的观众的得失心态。 它们能给观众一种错觉:我去了一个展览,因为我与展览作品互动,所以我有具体的、看得见的收获。 。 我获得了美丽,我获得了新奇,我获得了艺术。 我确实经历过。

同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网红展览”的发展壮大。 关于现代都市人的信息可以通过无数渠道极其容易地获得。 人人都是新闻台,人人也是电视频道。 对于大多数非艺术专业人士或非艺术爱好者来说,不再需要亲自去仔细观看一件艺术品。 无论是任何展览,无论是远景还是细节,我们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各种高清大图。 但“网红展”则不同。 如果你想拍出漂亮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或者只是跟风,就得去现场,花钱买昂贵的门票。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西方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 从架上艺术到大众艺术,从学院派古典绘画到各种当代多媒体艺术,中国经受住了西方一波又一波的强烈冲击。 美国,当代艺术的摇篮,也可以算是“网红展”的发明者。 但布鲁克林的“梦想机器”、纽约的“无忧无虑”、洛杉矶的“色彩工厂”等“网红展览”,定位非常明确。 ——快闪店或Instagram体验中心。 他们在宣传这些展览时,明确阐述了展品的本质——为观众拍出漂亮的照片; 他们从未将自己的展品宣传为“当代艺术”。 相比之下,中国的“网红展品”却大胆地以“当代艺术”的名义把家搬进了真正的美术馆。 在追随西方当代艺术先进艺术理念浪潮的过程中,中国公众对艺术的定位在不经意间逐渐变得模糊。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

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

《造梦机器》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展览艺术家_展览艺术英文_艺术展览

展览艺术家_展览艺术英文_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

《无忧无虑》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英文

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

《色彩工厂》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色彩工厂

在上述背景下,“网红展览”的出现似乎情有可原,不少艺术爱好者指责不少当代艺术展览失去了艺术的纯粹性。

——然而,这些他们所谓的“艺术展览”真的能称为“艺术”吗?

一些年轻艺术家为这些“网红展览”辩护,认为观众拍照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参与艺术家的创作:观众不仅仅是参观一个美术馆,他们参与了整个表演——从他们想要的那一刻起买一张票。 至此,整个展览正式拉开帷幕。 展览可以被视为一件巨型艺术作品,而观众是这件行为艺术或装置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也可以被视为作者之一。 通过视角的变换和相互之间的对话,摄影师们蜂拥而至,为“网红展”的展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强行解读作品作者的初衷,强行赋予作品意义,暂且不提;

更不用说“网红展”展品作者创作技巧和能力的强行提升;

但真正的艺术创作是有社会使命感的,能够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虽然艺术从业者也需要赚钱,虽然当代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但我们绝不能把“网红展”中的展品称为装置艺术,或者将其等同于艺术品。

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也许没有“美”,也许难以保存,也许难以理解,但它的精神内涵是可以传承、影响他人的。 当代艺术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甚至可能不如网红拍摄的那么惊艳,却符合大众对“美图”的定义。 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笼统地说这位艺术家的艺术素质不如网红呢?

真正的艺术作品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形式的“美”,而是探索和思考现实问题。 “网红展”的意义或许只是为了那段时期的观众体验。 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高超的技巧、深刻的内涵、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如果新兴技术出现,这些作品很快就会被取代和遗忘。 它们无法流通,甚至几个月都无法流通,因为即使是千里迢迢拍照的人群也很少回来拍第二张照片。

与“网红展”相比,还有不少专业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学术展”。 与“网红展览”不同,这些学术展览大多是免费开放的,以教育和宣传为目的。 它们一般由艺术界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组织。 这些“学术展览”专业性很强,对观众的审美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欣赏展品。 “网红展”中的大部分展品不承担美育责任; 他们需要的只是新颖有趣、能迅速吸引名气和利润的展品。

展览艺术英文_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

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来源:互联网

展览艺术英文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家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现场。 来源:互联网

总而言之,去看展览、拍美照分享、或者有新奇的体验都是合理的。 但观众应该清楚地了解“网红展览”与真正的“艺术展览”的区别,知道如何判断展品的目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不过,“网红展”的蓬勃发展也不全是坏事。 这些更容易理解、更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的规模化生产,也对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很多人都能创作出有趣、美丽的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出名呢?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拥有吸引人的外观,同时简单明了地向公众传达深刻的信息,被公众接受,甚至影响后人? 找到这种平衡很困难,但值得尝试。

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出于商业目的转载或引用。 如果您打算将其用于商业目的,请提前与我联系并征得同意后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