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市场 >

这是20年来小酒馆所收礼物你的礼物又在哪

2024-05-17 艺术市场

如今在您身边,陪伴时间最长久的一件礼物是来自什么时候? 

出生时,从第一个名字开始,我们便会收到来自各方的礼物;有家人的 、有朋友的,有的因为感恩、有的因为纪念,也有的因为相逢……早些年,我们会拿一个盒子或一个独立的柜子来安置它们,生怕它们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泛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遭渐渐被物化,物质的多样也让我们失去了对礼物原有的初心,转而成为一种消费品在彼此间流传。而那些安放于盒子与柜体中的珍惜之物也被遗忘,或在生活的迁移中损坏,乃至遗失。但如果,有一份跨度长达20余年的礼物,因某个契机再次被打开,那些礼物原有的记忆和感触又会散发出怎样的能量?

20年前的1997年1月18日,玉林西路的小酒馆正式开业。与如今不同,那时候的小酒馆还不是摇滚的聚集地,而是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会客厅”。除了成都本土艺术家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郭伟等,外地的栗宪庭、叶永青、王广义、岳敏君、毛旭辉也常聚于此。他们在这里放松,在这里闲聊生活,梳理艺术思路……而小酒馆“馆长”唐蕾,便如同一位当代的“阿庆嫂”,招呼着这群南来北往的文艺才子。


张晓刚、刘炜、曾浩、廖雯、唐蕾、杨绍斌、宋永红、米丘、何多苓、岳敏君、栗宪庭在小酒馆门口


2007年,易丹、周春芽、张晓刚、唐蕾、翁菱在小酒馆10周年庆


1998年,张晓刚、崔健、唐蕾在小酒馆门口

由于小酒馆是成都第一个艺术聚集之地,艺术家对于小酒馆充满了感情。即使在前期建设之初,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沈晓彤为它取名,邱黯雄为它绘制了LOGO,而刘家琨赋予了它一个与众不同的外观,将一把椅子和桌子挂在外墙上,这也成为小酒馆至今的标志之一……而在其生日或分店开张时,他们又会送来一些小件作品,作为贺礼。久而久之,小酒馆玉林店与小酒馆芳沁店的墙面上渐渐被这些画作所占领。但在昏暗的灯光中它们很难被来客注意,更不要说是观赏,只能作为一种装饰品孤独的挂在墙上。直到2017年,当时间、空间与观念在同一刻相碰撞时,墙上的这些画作以“礼物”的形式开始诉说起这20年来的人与情。


刘家琨将一组红色的桌椅挂在了小酒馆的外墙上

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让小酒馆成为一个全国性的ip,也让它从文艺、音乐圈跨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而此时,基于唐蕾去年在万象城所打造的小酒馆音乐空间的成功,万象城再次发来邀请,希望她带着小酒馆正式入驻。而当唐蕾刚跨进万象城为其所准备的店铺时,命运、时间、空间在此相会,一种对小酒馆全新的诠释模式在她的脑中开始发芽:

99艺术网:当时为什么会将万象城的小酒馆设计成艺术空间与酒馆?

唐蕾:万象城这个店之前是一个茶厅。当茶厅撤走,我一脚跨进空间时,脑中“轰”地一下,觉得这不应该只是一个酒吧。这个空间很特别,很像欧美那些小的画廊,如果只是用来喝点酒,那太浪费了。于是我联系了之前帮我设计过三圣乡“何去慢餐厅”与小酒馆音乐空间的设计师林子淇,告诉他我理想中万象城小酒馆的样子,希望他通过设计能将小酒馆和艺术空间结合起来。


小酒馆万象城店

99艺术网:那如今万象城的小酒馆,如何通过设计让艺术空间与酒馆在同一空间得到平衡?

唐蕾:在空间上,设计师林子淇没有完全参照专业展厅的模式,而是保留了空间原有的一些柱体,并运用cd卡片装置在视觉上让空间显得不会太严肃。而在灯光方面,他设计了两种不同场合的灯光,一种是白天展览模式的,一种是晚上酒吧模式的。根据空间的需要,两组灯光可以自由切换。

而当我的侄女唐菉潞,知道我想在这间小酒馆做艺术空间后,便提醒我该空间的一切需按照专业空间来做;比如墙面需要按照画廊的规格来装修,例如,若是直接用原本空间的墙面,水泥墙会衬托不出来画作的质感……由于她本身有美术馆工作经验,之后我便请她来负责整个空间的具体装修与灯光设计。


“小酒馆的礼物”策展人唐菉潞、栗宪庭、小酒馆万象城店littles主管吴国廷


李泉与唐蕾在展览现场


丁薇与唐蕾在展览现场


叶永青与唐蕾在展览现场


牟恒与周春芽在展览现场


张晓刚在展览现场签名并授权littles售卖他的《小酒馆之夜》限量版版画


栗宪庭在展览现场观看欣海州画他的肖像

99艺术网:当万象城这边得知您有这个概念时,他们是什么态度?您为什么这么坚持在小酒馆万象城店中增加艺术元素?

唐蕾:刚开始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万象城是希望我们通过去复制小酒馆玉林店的模式,去带动人流。但如果将它打造成艺术空间与酒馆,可能没有预期那样的效果。因此,为了彼此达成共识,我向万象城的领导写了一封微信,告诉他们我这么做的原因。从我个人来讲,我愿意牺牲商业利益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种事便是艺术公教。

万象城与普通画廊或美术馆相比,有它的公共优势。相比与国外博物馆或画廊川流不息的观众,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很少会去专业画廊或美术馆。而此次小酒馆万象城店,由于地理原因,艺术空间无论是对商场的游客,还是前来小酒馆买水的过客,都会有所影响。即使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仅仅是擦身而过,不懂,也没兴趣;但经历过十次、百次呢?或许那时就会有点感觉。艺术审美本来就是累积之物。


观展人群中年龄最小的观众:“声音玩具”的欧伽源抱着未满周岁的儿子


观展人群中年龄最大的长者:唐蕾九十多岁父亲


唐蕾、唐菉潞与众多媒体人在展览现场

而有关该空间的特别之处,设计师林子淇给了更为细腻的解答:

99艺术网:当时你听到唐蕾有这个想法时,是什么感受?

林子淇:当听到唐姐的这个想法时,感觉真的太有趣。纽约有很多有趣的小型艺术空间,大家多半选择和咖啡成为伴侣,而唐姐即保留酒吧的形态还要孵化出画廊的肉身,这真的很像是一场生物的进化和基因的变异,而且我感觉大概只有唐姐才会这么自然的操作这件事情。


设计师林子淇

99艺术网:在做这个空间时,你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林子淇:当唐姐跟我说了想法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艺术/展览这样的空间里,如何表达小酒馆以往跋涉于音乐理想的群体记忆。

99艺术网:在你的设计中,通过了哪些手段将艺术空间与酒馆模式搭接起来?

林子淇这也是唐姐最关心的部分,我最后设计了一个空间装置,用了四百多张光碟和一个发光的钢结构的构件将它们组合起来,于是在空间里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小酒馆需要的氛围,这个装置不仅为艺术展览提供了满足灯光要求的支架还为展厅构建出了恰当空间尺度,这种尺度感使人们获得到了舒适的体验。

空间完成,紧接着就是展览;而作为空间的第一展,甚是重要。对于常规美术馆或画廊来说,开馆展都会办得极为隆重与奢华,不是名家个展,就是规模超大的群展。但唐蕾和她的团队却放弃了这类博人眼球的“大展”,而将目光转移到了这20年来,一直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早年间艺术家给予小酒馆的礼物(画作)。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想法?礼物的背后还有什么意义?

99艺术网:对于空间的第一个展览,当时您们是怎样考虑的?

唐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个展览该做谁?请大师作品?摄影展?还是许多艺术家作品的集合?在这种交流与思考的过程中,一个想法突然涌现——“不如将这20年来小酒馆所收到的画来做展览”。

但开始,我原以为这类画作也就10多张,不够支撑起一个展览,便想邀请一些插画师以小酒馆为主题,再创造一些作品。但在收集的过程中,才发现,实际数量远不如此。而这一件件本是礼物的画作,由于承载着时光与记忆,也让这个空间的第一个展有了特别的意义,因此我们将展览主题定为了“礼物”。“礼物”不只对小酒馆来说是如此,对前来观展的大众也是。

99艺术网:怎样去理解“礼物”与小酒馆,“礼物”与观众,“礼物”与艺术家间的关系?

唐蕾:这些画作都是二十年来,艺术家朋友送我们小酒馆的礼物。由于当时没有保护意识,朋友们送来,就一直挂在玉林店或芳沁店中,长时间被遗忘。加上酒馆本身光线昏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没有注意画作的画面已被酒馆中的灯光与烟雾所影响,但在这次收集中,才得知有些已经严重损坏。

当准备做这个以“礼物”为主题的展览时,有朋友建议我直接用这种历史感来展览,保持破旧。为此我们还讨论了一番,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朋友的建议。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些画作并非我个人的东西,更不是家具或工艺品,而是艺术品。而对于艺术品来说,应该尊重艺术家和作品原本创造时期的样子,而非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展览为什么以“礼物”命名的缘由。

因此,我们找来成都门德修复工作室,对每件作品进行修复。在修复时,修画师每修复一张画,都会拍照给我看前后差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如同画作一样在接受洗礼,在对以往的遗忘或不珍惜进行忏悔。慢慢的,有关画作的美好记忆也涌现出来。


成都门德修复工作室现场修复工作照


修复师李闻笛


张曦作品修复前后


张小涛作品修复前后

而对观者来说,我们也希望通过“礼物”这种形式,让大家回头去找找曾经所接受的礼物。毕竟,物是其次,礼物背后那人的心意与祝福才是我们值得珍惜之事。在如今逐渐物化的社会,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去分享情谊。

99艺术网:这次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还会挂会原有的场所吗?

唐蕾:不会。以后这些作品将收藏到专门的藏品空间。而此次展览结束后,我们会将作品做成画册送给艺术家,去留念,去分享这二十年间彼此的情谊。

当然,“礼物”不只对小酒馆是,对观众是,对唐蕾本人更是。因为这些礼物,她不仅回忆起以往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也让她再次接触到了那些她以为终身不会再相遇之人。

99艺术网:通过这次展览,您与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又有了交集,在本次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让您很感动的?

唐蕾:展览里面有位艺术家叫杨帆,她是早年我在大理认识的,非常温和安静的一个美女画家。在大理初识时,她将随手画的两幅水彩画送给了我,说是作为即将开业的小酒馆的礼物,那是1996年夏天。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见过面。很多年前,听朋友说,她患了很严重的病,我便一直以为她已经离去了。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因为这次展览,她在朋友圈看到了相关消息,在辗转覆辙后我们微信取得了联系。在与她交流中,得知她如今已经皈依,由于我本人也是信佛之人,我们彼此便以师兄相称。而她说她如今经常在寺庙里画些壁画,这使我好感动 ……

她是这个展览上我最想见到人 ,但她因近期病情原因,还是未见。但得知她还尚在人世,生活幸福且平安,这也是一份不错的礼物。


杨帆作品

按木心的《从前慢》来讲,如果他那个时代是以慢为主,那当今社会便是“车快 马快 信件更快”的快时代。在更新换代迅速的如今,不要说一份礼物能有二十年的历史,在街边能找到一间拥有二十年历史的店铺都很难。当然,礼物更重要的不是年限,而是寻找的动机。即使物早已不再,如有寻找的心,也能找回礼品原本的意义与感情。那么,在您的家中是否还存在着这样的礼物?不妨去翻翻看,看看还能不能从抽屉或柜子间找回那些遗失的美好?

更多展出作品:


白东亮


曾妮


陈亮洁


符曦


甫立亚


郭伟


何多苓


何森


荷译


吉磊


廖海瑛


刘虹希


刘芯涛


毛旭辉


罗发辉 版画


邱黯雄


施月琛


唐可


屠宏涛


唐雯


王冰妮


吴建军


吴天宁


吴晓航


谢翻


谢南星


忻海洲


杨柳


周春芽


赵能智


张晓刚


张霜


叶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