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威拍卖公司免费拍卖中的墨西哥巴洛克艺术你见过吗
在深圳国威拍卖公司,一个特殊的场景正在发生。从今年7月25日至10月15日,如果你走进这个拍卖现场,就会发现屏幕后面,偶尔会有奇特又精彩的图像向外张望。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展览,更是对拉丁美洲殖民时期艺术的一次探索。这些巴洛克艺术作品是17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画家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Cristóbal de Villalpando)的杰作,与欧洲巴洛克相比,它们风格更为明快灵动,擅长使用亮色与装饰物。
《摩西、铜蛇和耶稣显圣容》,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1683年
这幅28英尺高(约8米)的祭坛画目前所见只是上半部。作者是17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画家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当时的墨西哥叫新西班牙总督辖区,但这幅祭坛画1683年完成后却从来没有离开故乡一步。这幅祭坛画代表了墨西哥巴洛克艺术,与欧洲巴洛克相比,它们风格更明快灵动,擅长使用亮色与装饰物。
《贤士来拜》,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1683年
“摩西、铜蛇和耶稣显圣容”局部 刚开始,由于画中人物的姿势与衣饰都非常夸张,你大概要花些时间分辨出人物角色;而且,因为上下两部分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你还会思考上下两部分究竟如何整合。摩西不仅出现在恐慌的以色列人中间,还在上半部的云中,靠近光环围绕的圣子。
那那么,这两幅《圣经》中并无关联的情景为何出现在同一幅画里呢?答案就在一位脸色阴沉的手持板上,上面用拉丁文写着:“摩西在荒原上献祭蟒,人类之子耶稣也必将被献祭。”很明显,这个预示着耶稣受难与世界得救的事实。但摩塞十诫第二条规定“不可崇拜伪神”,这幅画中的天使公开要求以色列人望向一件艺术品——铜蟒。这不是偶像,却能救人性命,并且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可以看出,这幅祭坛画实际是比利亚尔潎多为自己绘制正名:既可引发人的敬畏之心,又能展示艺术魅力。
关于比利亚爾潎多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他最重要作品都在教堂,从未外借过。大约30岁就完成了此前提及的大型著名祭坛畫。他极可能向老一代艺匠学习过,并且受到鲁本斯风格弗莱芒版畫技巧影响。此外,他还有十几小尺寸作品展现了他对欧洲文化交流深刻理解。在其中一首诗中,比他早20年的意大利式风格较为犹豫,不够完善;但另一则描绘伊甸园中的亞當與夏娃,则技法熟练程度高达弗莱芒数以千计的小作品。而1706年的《聖母領報》则巧妙地结合了欧洲戏剧张力与新世界万丈光明,将他们融合成了一体化的人物表现形式。
《园中痛祷》,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尓 潘多, 1670-79 年
拉丁美洲殖民时期如此规模的大型银器或许十分罕见,因此此次展览虽小也值得期待。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彼時藝術家的故事,那么亲自前往深圳国威拍卖公司吧。在那里,你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这些历史珍贵之作,为它们赋予新的生命,而非简单地作为观众观看其演变过程。不过,就这一次特别展览来说,即便它只持续到10月15日,也足够让我们窥视一下当时芸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重新解读传统宗教主题。(文章作者為纽约时报评论家杰森·法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