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字画上门回收亿万成交拍卖未付款谁当老大
近日,一宗香港佳士得拍卖案件再次引发了“拍而不付”的争议,这一现象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屡见不鲜。佳士得曾以1.4054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了一件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但买家未能按时支付款项,导致佳士得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动。这一事件让人思考,拍卖行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内地拍卖行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在2017年5月的一次香港春拍中,一件价值1.24亿港元的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被多名藏家竞投,最终由一个买家以1.4054亿港元成交。此后,该买家未能按时支付剩余款项,包括佣金和税费,引起了佳士得的关注。在此之前,有其他购买者也有类似的行为,如2015年西泠印社就有一位逾期不付款的买家被告上了法庭。
对于这一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季涛表示:“‘拍而不付’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次所涉及金额巨大,因此值得去打。从经验来看,如果是与拍卖公司相熟的大藏家,与拍卖公司进行商榷后延缓交割日期,很多情况下都不会轻易诉诸法律,而是会给予一些时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明确说明无法支付款项或承诺但迟迟没有完成交割的情况,也可能会选择直接告之法院。
除了资金周转的问题,“炒作”也是造成“拍而不付”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买家可能因为对市场估值过高或者担心价格下跌,而选择拖延或放弃交易。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三角债务问题,当某个买家的计划使用委托出的另一件物品作为抵押来支付新购物品时,但是如果那个物品没有成交或对方没有支付,那么他们自己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画廊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虽然因为买家的赖账,他们成了受攻击对象,但同样要认真考虑的是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因这类事情倒闭。如果上游收不到钱,不仅影响到这些企业,还会影响整个行业。”因此,对于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发生,并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