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墨西哥巴洛克艺术你是否曾被作品深深吸引影响艺术品价格的五大因素让我们一起探索
你是否曾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墨西哥巴洛克艺术深深吸引?这些奇特又精彩的图像正在向外张望,从今年7月25日至10月15日,你可以走进中世纪雕塑厅,发现屏栏后面的画面。这些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画家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Cristóbal de Villalpando)的作品,与欧洲巴洛克相比,它的风格更明快灵动,擅长使用亮色与装饰物。
《摩西、铜蛇和耶稣显圣容》,这幅28英尺高的祭坛画是17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创作于1683年。它代表了墨西哥巴洛克艺术,与欧洲巴洛克相比,更为明快灵动,擅长使用亮色与装饰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圣徒与凡夫人的碰撞能在观众心中激起深深浅浅的敬畏。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刊《纽约时报》评论家杰森·法拉格关于大都会博物馆中的“克里斯托瓦尔·德比利亚尔潘多:墨西哥巴洛克画家” 展的评论文。在雷曼收藏馆的一扇门廊一般是空的,现在却挤满了目瞪口呆的人类,他们裹着玫瑰色或百合色的绸衣,先知则蓄着长长白胡子,背后是耀眼太阳。
《摩西、铜蛇和耶稣显圣容》的局部展示了上半部分,其中有一个戏剧舞台的地形陡峭,上下一致,如同荒原向上延伸至骷髅地(耶稣受难地),十字架隐入黑暗。天使手持板,上面用拉丁文写着:“摩西在荒原上献祭蟒,人类之子耶稣也必将被献祭。”很明显,这次献祭铜蟒就是耶稣受难与世界得救预示。但这幅神秘而宏大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故事,它还是对美学本质探索的一个见证,是对于如何通过视觉表达启示意义的一个思考。
关于比利亚尔潘多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他出生在墨西哥城,大概30岁就完成了那幅著名祭坛画。他极有可能向老一代艺术家学习过鲁本斯风格,他可能还从弗莱芒版画学习到了人物绘制技巧。大批量来自欧洲帝国传来的图像和思想横跨大洋涌入新世界,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十幅较小的小型绘画进一步展示了他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的作品,以及他如何结合欧洲和新世界元素来创造独特风格。
拉丁美洲殖民时期如此规模的大型名作才开始登陆纽约,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这个几乎从未外借过其主要作品的地方文化。这次展览虽然规模虽小,但对于想要探索这个罕见领域的人来说,也许可以称为今夏的一场朝圣之旅。在那个充满金光刺破黑暗的地方,比利亚尔潎多留下了一句自信的话:“创造者比利亚尔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