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交融的元青花瓷器古韵流转于技艺之中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的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融合之美:探索元青花瓷器的奇迹
在伊斯坦布尔,一个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城市,奥斯曼帝国曾经繁荣昌盛。托普卡帕皇宫,这座充满历史遗迹的地方,不仅是奥斯曼苏丹们居住和政务办公的地方,也成为了中国瓷器最为集中地之一。这里藏有自10世纪至19世纪末共10358件中国陶瓷,其中39件是珍贵的元青花瓷器,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小小使者,讲述着中土文化艺术交融的一段佳话。
这些瑰宝中的每一件,都承载着无数故事,每一寸都刻画着中华古代工艺精湛的手感。在波普博士1956年的研究中,他震惊了世界文博界,将这39件元青花瓷器介绍给了全世界。这不仅是对中国瓷器专家远赴万里考察后发现的宝贵资料公之于世,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大型展览。
元青花瓷在景德镇开始烧造,并迅速取代单色釉成为主流。在明洪武后,这种独特形制和纹饰逐渐消失,而波普博士所发现的这39件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地位。
从各种渠道进入皇宫的10000多件中国瓷器,其中约4500件产于元朝和明朝,5500件产于清朝。这些藏品不仅因为数量众多、造型各异、图案华美而显得珍贵,而且它们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被制作出来,用以装饰皇室生活。
与国内相比,这些馆藏品更加壮观,其外观雄浑富丽,色泽浓艳,或绘画层次繁多,或画风豪放,与中国传统艺术品位迥异。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设计,如采用伊斯兰装饰风格,为此类出口到土耳其的大量生产而特别烧制。
这39 件 元青花,是奥斯曼帝国王宫旧藏,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兴建,以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有人居住其中,最终1923年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被改建为博物馆收藏展出原奥斯曼帝国王朝珍宝中的中国元青花瓷器。
其中包括大盘、大碗、葫芦瓶等大尺寸物品,大盘数量最多,当年作为餐具使用。而且,有一些非常值得关注,比如直径41.5厘米蓝底白花麒麟飞雉双凤图菱口大盘,是目前全球最大;高达70厘米牡丹纹葫芦瓶,是唯一存在;高60.5厘米的一对多棱葫芦瓶,则是传世最高的一个典范。
这些宝石镶嵌加点上的蓝白色调,让人心醉。不难想象,那个遥远而伟岸的苏丹手中捧着他挚爱的元青花琺瑯片眺望东方,露出一抹神秘微笑。这一切都是“丝绸之路”上那些商人的辛勤劳动和贸易活动留下的痕迹,他们通过陆路或海上通道将这些璀璨巨著带到了遥远的地方,从那里又散发出辉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