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的神韵在陕北李岩的作品中绽放真挚如拙朴仿佛能触动千年岁月的沉淀

  • 艺术教育
  • 2025年05月19日
  • 东方艺术的魅力在陕北李岩的作品中绽放,真挚如拙朴,仿佛能触动千年岁月的沉淀。李岩是楔入陕北家园故土及其褶皱与罅隙的精神图腾,一直是我的人生参照系。我今年37周岁,小孩刚刚4周岁。现在重读诗,特别留意1997年和1991年前后的作品。1997年,我37周岁;1991年,我4周岁。 1989至1992,是“陕北谣曲”创作巅峰期,每一首几乎都是经典。谣曲稚拙简练、和谐自然,却直抵“现代派”诗心

东方艺术的神韵在陕北李岩的作品中绽放真挚如拙朴仿佛能触动千年岁月的沉淀

东方艺术的魅力在陕北李岩的作品中绽放,真挚如拙朴,仿佛能触动千年岁月的沉淀。李岩是楔入陕北家园故土及其褶皱与罅隙的精神图腾,一直是我的人生参照系。我今年37周岁,小孩刚刚4周岁。现在重读诗,特别留意1997年和1991年前后的作品。1997年,我37周岁;1991年,我4周岁。

1989至1992,是“陕北谣曲”创作巅峰期,每一首几乎都是经典。谣曲稚拙简练、和谐自然,却直抵“现代派”诗心,不染俗韵、气局全新,质朴而清醒、活泼而坚定。一两遍就能吟哦成诵。这时,诗人与诗是一体的,明净亮堂。

从95、96开始,诗风转变了,从96底到98写下了《北方叙事》等,以这些代表之作完成风格转型、沉郁顿挫、雄健锐利。半生对峙世俗,在刀刃上行走,也削成了尖刀。在行将不惑之年亮出锋刃,我们误以为那个“谣曲之王”遗落桂冠,一去不返。

其实,从96开始,有些素描作品高产期,用眼见心造物独造,用炭笔提炼纯粹意象,把沦失生活中的寻常物事叫醒,让这片久湮无闻土地以生命性灵赋予。而素描是诗歌写作延伸,但画家自己并不认同,但画格与诗心相通,“我始终如一地坐于一处”。

说:“我大半生生活沙漠边缘”,但黄土高原,大部分季节青山绿水。我认识的是徐缓的李岩坐在松下的石上啜饮黄昏仍停留在苏朴4岁时候“谣曲”的李岩。一位保持节奏中的抱朴者,一位慢慢走路装修石房子开车堵街高速公路被警告限速长者秉持大道阔路常识通识而不取捷径唯语言技艺中安身立命。

说:“我定性好”,笨美学,“我的诗很可能是生理体质性的。”况周颐云:“拙不可及,如赤子笑啼然,看似至易实至难者也。”唐圭璋解释真挚就是拙,而真令人心疼。

其画统一于稚拙和谐下,在磨快刀刃之年的恰成刀鞘藏锋收锷,与世界达默契招手白云拥抱大千赞造物。在凝静深沉中流淌丰沛清澈爱。在雕刻丰富的地貌版图攀另一座山峰捕捉千百物象撰成片段札记汇入混茫叙事。而在高速路不断延伸提速里,稚拙真挚徐缓从未改变二十四首感伤谣曲传唱,没有桂冠“谣曲之王”需要我们说出。(作者为中华书局编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