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画家眼中的丝绸之路绘画作品集展现社会美好相处的力量

  • 艺术热点
  • 2025年05月14日
  •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两国的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认识艺术和历史。作为策展人的冉妮娅,已经在中国和俄罗斯举办了多届“心之绘旅”中俄青少年绘画展览,她在兰州接受记者采访如是说。 沙漠驼队、石窟壁画、丝路风景……连日来,500多幅具有丝路元素的绘画作品,在兰州A9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反映了中俄两国青少年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冉妮娅是一位在甘肃长期生活的俄罗斯画家。她说,“甘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俄罗斯画家眼中的丝绸之路绘画作品集展现社会美好相处的力量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两国的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认识艺术和历史。作为策展人的冉妮娅,已经在中国和俄罗斯举办了多届“心之绘旅”中俄青少年绘画展览,她在兰州接受记者采访如是说。

沙漠驼队、石窟壁画、丝路风景……连日来,500多幅具有丝路元素的绘画作品,在兰州A9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反映了中俄两国青少年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冉妮娅是一位在甘肃长期生活的俄罗斯画家。她说,“甘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神奇多样的自然地貌,从彩陶文化到丝绸之路,从敦煌艺术到民族风情,都给我带来了很多创作的灵感。”

冉妮娅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省,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了不同绘画风格的画家,她也时常会参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展览和讲座。怀着对中国画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冉妮娅选择来到甘肃兰州继续求学。2010年,冉妮娅如愿以偿进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她说,“能到中国学习中国画,是命运给我的一个难得机会。”

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冉妮娅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河西走廊之旅,这次旅行改变了她对中国西北的看法,让她重新了解丝绸之路,走进莫高窟这座文化宝库。旅行结束后,冉妮娅创作出了第一幅有关丝绸之路的作品《在路上》,她说,“每次在丝绸之路上行走,我总有不一样的心境。大自然给予我们力量,就像我们现在生活的一样,我们一直在这个过程中。”

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而甘肃也成为石窟遗存保存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在我的作品里,每一处石窟都成了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高台山石窟等,都逐一出现在我的笔下。我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只要存在艺术,就能够让我们的距离缩短,让彼此更靠近。

作为陇东学院教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用更多新的视角去帮助学生找到灵感进行创作。我经常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比如俄罗斯传统技艺中的某些特点或故事,以此为题材,与学生一起探索新颖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我相信,这些来自不同的世界观念将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未被发现的小宇宙,为他们提供无限可能性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始终坚信,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只要人们能够相互尊重并且分享彼此生命中的精彩瞬间,那么这一切都会变成一种令人难忘又充满智慧的人类共同体。这也是我组织“心之旅”项目时始终遵循的一个原则:通过艺术让世界变得更加亲近,让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被听到,被看见,被理解。这是一个关于连接与启示的大门,它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因为它源自人类对于共享知识与经验渴望的一种强烈欲望。而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更想成为这样一个桥梁,将我们的想法传递出去,并鼓励他人做同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