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北京这座城市通过设计周的形式让6000余位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携手创意以画廊为窗口
北京国际设计周,伴随“开放创新”为主题,成功将创意设计活动转化为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在70余处京津冀场所,总面积350万平方米内举办了1000多项展览、论坛、竞赛等活动。来自50余个国家的6000余位设计师和1500多家品牌参与其中,与全球观众共计350万人次,网络直播吸引8000万人次。通过这种方式,北京构建了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周网络,并凸显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
此外,本届设计周还与22座城市合作,包括伦敦时尚博物馆创始人桑德拉·罗德斯女爵,以及米兰托尔托纳区创始人卢卡·福伊斯等,他们分享了各自城市发展经验。此外,还有两次特别展览,《致敬大师》与《萨尔瓦多·达利——魔幻与现实》,分别在798艺术区及751园区举行,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2024年的计划已开始启动,与法国艺术工会签署合作协议,将于明年在京落地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并与米兰儿童设计周建立深入合作关系。至今已举办14届,吸引全球2万余名代表,与12个著名城市建立密切关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一直强调的话题。在本届主论坛上,有800多万人关注如何在AI时代中发展设计思维。来自阿里、百度希壤等机构讨论认为,在AI时代应该注重人类洞察力和情感的融入,以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也促成了推广公开课,让更多人驾驭AI能力。
同时,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数字戏剧《麦克白》的预告片亮相,以及历史遗址中的现代化呈现项目,如前门西区品牌首次亮相,这些都提升了城市形象并促进经济增长。而一些明星项目将持续开展服务,比如“青年设计100”和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将持续推动新生力量开发新场景形成新的生态常态运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