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交易空手而归艺术产业与市场的迷雾中谁是输家
近日,香港佳士得的一纸诉状,使在2017春拍中以1.4054亿港元创造了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的“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再度成为焦点,也让拍而不付这一困扰拍卖行业多年的难题重新引发业界的思考。那么,佳士得如此高调及迅速地与买家对簿公堂是何原因?这对于内地拍卖行的信用建设会有哪些影响?
“拍而不付”的现象并非个案。在2015年,西泠印社曾将一位逾期不付款的买家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其支付剩余拍卖款232.5万元和利息,以及违约金和律师费近84万元。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买家会选择在成交之后赖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违约拖延交割的买家依然是非常乐于参与拍卖的人,只是在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后不得不放弃艺术品交易。而有些买家的逾期付款涉嫌炒作,这种行为已经成为许多小公司屡试不爽的套路。
完善信用体系迫在眉睫,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解决‘拍而不付’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由于国内各家公司对客户信用管理标准并不一致,以及商业信息保密方面的问题,使得共享“黑名单”的难度很大。
为了避免违约交割带来的损失,有人提出了建立“黑名单”制度,但这需要更大的社会支持和法律框架。此外,还需要通过全方位信用体系建设,与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以引导市场向良性发展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