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时代画卷
无论是印象中的四季心象,还是写生纪录而得的山川美景,风景绘画作为艺术家心眼合一的创作题材,为其绘画技法和精神底蕴的综合体现。本季秋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汇聚了日本美术大家石川钦一郎难得一见的油画作品《风景》、杨三郎描绘日本高地的日出雪景代表作、苏天赐笔下凝链的初春溪岸、陈钧德富丽的山溪之境、以及洪凌笔下的黄山秋韵,邀四海藏家籍由透过大师之笔,饱览丰美的时代风景。
耀眼的“光之乡” 石川钦一郎笔下的风景
回顾二十世纪美术的发展,不难发现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时期是在日治时期奠定的,在此期间,“新美术运动”的发迹与推动,主要透过日籍美术教师的传授,透过实西式の美术教育,使当地美术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在这过程中,知名日本艺术家石川钦一郎,为近代西洋美术最重要启蒙者之一,他引领使写生及现代于明确观念在艺坛普及,其影响学生有李石樵、陈澄波、倪蒋怀等,以至成为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总督府旧藏罕见油彩作品展出,一九二六年作,一九八〇年代后被收藏家珍视重估。该作品以其独特色调和深远意境,将自然之光与人类情感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界限的心灵追求。
以心画境 的时代推手 杨三郎《松间晴雪》
提及现代美术发展,无人能逃避杨三郎这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先后留学法国、日本,并亲炙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古典文化交融,最终创立并参与多个先进组织,如台阳协会,为本土艺坛带来积极向上力量。1924年入读关西学校学习外国水彩技法,因受教于黑田重二,而产生独特印象派色彩强烈且细腻的大胆用色。此外,他主张走出室内,让自己置身自然中,对大自然进行反复观察与体会才能毫不迟疑捕捉自然转瞬之间变化。
《松间晴雪》即1980年代他行旅高原期间所创作的一幅工作。这幅作品由于是晚年的佳作,更显珍贵。或许因为生活于气候温暖的地处带气候国家,他创造了大量海景夏日但少描绘雪,这让此件更加稀有。
自然之灵语传统意趣 苏天赐《静静地溪流》
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苏天赐,其诗性“写意”风貌在1948年回校任教前,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个人面貌。他对不同地域带来的鲜明视觉感受,使他的风景油画逐渐成熟并形成个人特色。在1990年的作品《静静溪流》,简洁构图寓情于景,同时注重内心意象表达,用勾勒枯枝线条书法般笔意将自然场面进行主观诗化表达,使江南气韵浓郁,同时渲染淡雅东方氛围。
颜色的运用刻意避免鲜亮冲击,而致力于表现灰色调微妙变化,以沉静温婉色彩传达春意,那些点点新绿捕捉生命复苏意义,与远山相结合营造疏旷苍润感觉,让人恍惚置身迷蒙山间又突然醒来回到80年代那抹春色的刹那。
陈钧德:跨越东方 Chen Jun-de: Crossing the East with Impressionism and Fauvism
1937年镇海诞生的陈钧德,是上海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早期受教林風眠、顏文梁劉海粟等人的指导,并致力将西方modernist语言融入中国传统审查体系。曾分别在国内香港新加坡巴黎、日本举办个人展,被誉为跨越东西两岸文化交流桥梁。此次展出的《Mountain Creek》,完成於1989年,是他早期见诸出版的一幅精选代表作,其中展示了他独树一帜的声音,即通过印象主义与野兽派倾向性的色彩与笔触呈现中国式写意精神形式超脱自由 色彩微妙精准抒情式风光影响力最大,用跨越东西两岸文化交流营造充盈地球环境从而发展独立声音至今仍然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