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艺术品收购之旅在正是此刻寻找当代艺术的瑰宝
自2015年以来,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国内外西方艺术品市场飞速扩张的时期。中国买家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地位与日俱增,这反映了对西方艺术品需求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藏家购买了如毕卡索和培根等大师级作品,显示出对西方艺术史中影响深远的大师和运动有越来越多了解和认识。
为了回应这一蓬勃市场需求,匡时决定在香港2017秋季拍卖会上推出「正是此刻」——西方当代艺术私人洽购展览。这场展览将展示包括大卫·霍克尼、格哈德·里希特、安塞尔姆·基弗以及林飞龙等一批卓有成就的西方大师作品,以及多位正在崛起的新兴艺人的力作。
展览中的首件作品是一幅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于1991年创作的人物救生筏。接着,是一幅林飞龙(Wilfredo Lam)的古巴裔现代派画作,该画为林飞龙提供了一种从现代到当代转变视角。在1950年代,一些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者,如杰克逊波洛克和沃伦海顿,被认为是在“美术馆墙壁”上创造出了最重要的一笔,而他们也被看做是未来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中的先行者。
接下来,是一幅由勒·库布西耶设计的人物绘画,这个作品代表了他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出世界上首个单元楼式住宅时期,同时也是建筑理念影响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城市理解的一个标志性时期。此后,我们带来了英国波普艺术运动中心人物之一,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脸谱与面具》这件作品,它融合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为更高层次的审美提供了新的定义。
随着20世纪末,对于什么是艺术品变得更加模糊,在“世纪末不确定性”版块,我们展示了丹尼尔·里希特、安尼施·卡普奥、吉姆・霍奇斯以及马丁・埃德这些具有独特理解与表达方式的大师们工作。在这里,他们探讨了材料与形式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开辟了一片全新的领域。
「新的可能性」版块则呈现来自全世界各类媒介形式的不同风格,其中包括纽约市对各种媒介进行深入研究的小型南美洲专场。拉丁美洲动力主义运动领军人物阿伯汗・普兰尼克及阿根廷胡里奥・勒帕克都有代表性作品参展,并且巴西维克托•穆内斯以其借鉴威廉•德库宁古典名作而闻名,也让我们得以欣赏他的精彩之作。
通过这样的多样化展示,匡时希望能探讨现代大师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新兴艺人们对于我们的时代所做出的独有的思考。这些艺人代表了今日全球化程度,从格雷戈尔•希德布兰特到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再到加藤泉,每个人都为今天国际舞台增添了一抹色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看到马云先生如何选择他的下一个珍贵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