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民间博物馆人共聚北京谈发展
两岸民间博物馆人共聚北京谈发展 2010年12月21日 10:45:11来源:中国新闻网 20日上午,以杨英风美术馆馆长杨奉琛为首,来自17家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博物馆馆长,与10家民间博物馆负责人,以及国家文物局和北京文物局的官员相聚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座谈。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介绍,民间博物馆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共有民间博物馆328家,约占博物馆总数3020家的一成多。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13亿人口需要4万家博物馆”的距离还很远。 民间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陈海宇指出,的情况与恰恰相反——600多家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达四五百家,呈现较为多元的自然发展状态。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介绍了自己经营博物馆的理念,他坚持“做全国服务最好的博物馆”的种种实践令来自的馆长们深感佩服。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占地500亩的博物馆聚落,也令大家叹为观止。为了更多地收集抗日战争时期老兵的手印,以摆放在博物馆聚落的“手印广场”,纪念抗战历史,樊建川还诚恳地拜托的馆长们帮他在征集。 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执行秘书李俊宽为大家讲述了布袋戏从福建泉州到之后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呈现文化的独到一面。他呼吁,“客人来到,除了阿里山、日月潭,也应该多多探访的民间博物馆,更贴近感受的文化魅力。”已经营毫芒雕刻馆13年的陈逢显表示,民间博物馆规模大、发展快,而的博物馆小巧精致、可爱并感人,两岸应该多多交流,取长补短。杨奉琛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平发展的背景下,与应该整合资源,在传统文化根基上共创中国元素的现代化和未来化,共同为传承文化、改善现代生活而努力。 在4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大家谈理念、谈发展、谈合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持座谈会的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感叹:“两岸民间博物馆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陈新潮也专程从另一个行程中赶来参加座谈。他指出,两岸民间博物馆的交流非常必要和及时。民间博物馆起步早,发展丰富,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民间博物馆发展与经营有很大的启发。 陈新潮说,“两岸之间语言相通、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交流起来非常畅快。我们将继续为两岸博物馆人的面对面交流搭建桥梁,希望这种交流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