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西泠印社国际化探索
在这份暑假,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多批次的国际友人参观、体验,感受印学文化的魅力。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西泠印社;7月,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团参访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并进行传拓体验,在感受百年金石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西泠印社通过深厚的专业素养、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
沙孟海社长曾说,所有的印社中,没有一个像西泠那样有强大的覆盖全国全世界的学术力量。他更是提出要把西泠印社打造成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真正发挥引领印风的作用。2012年6月29日,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为印 社题下“播芳”4个大字,这寓意着西 泠 印 社 的 精 神 像 花 儿 的 芳 香 一 样,用以散播到世界各地。
其实,从建起之初,一直就有人想让这个集一片古老美景与现代艺术于一身的地方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在2008年起,以深化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我们开始举办“百年 西 泂 · 中国 印”系列巡展,将这一活动扩展到了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城市,并且不仅限于汉字文化圈内,还扩展到了如澳大利亚悉尼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以展览形式走出去,“保存金石、研究 印 学,加及书画”为宗旨的一切行动我们都踏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不断建构自身学科体系,更不断拓宽已有的“中国 印 学”,从而形成“大 印 学”的新格局。这包括启动了“世界图纹与 印记”项目,将研究对象从传统 印 学模式扩展到对图形 印 和非汉字系统面貌创作作品进行研究,不断建构自身学科体系,更不断拓宽已有的领域。
同时,我们还在各种重大节会或赛事上频繁亮相,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时,为如何让不理解汉字含义的人们感知到我们所掌握知识中的魅力?我们有意创新了图形面的概念,为外国篆刻肖像面具创造新的作品。当这些作品呈现给各国人们时,他们立即被打动了。在最古朴的情形下完成了最贴近全球语汇间接互通的情绪沟通。
随着时间推移,无论从成员分布范围还是活动举办区域以及影响力的增长来看,可以明显看到,无论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是其所具有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人类文明交融平台。这也可以从516名成员(截至2023年5月)中得知,其中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我们的成员加入其中。
据了解,我们将搭建与 “一带一路 ”相关联的事物拓片篆刻面具设计制作平台,并组织一些顶尖级别的大师们前往沿线国家当地民众就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金石面具独特趣味性。
涛声听东 浙 , 画 中话 西 泂 在这一辈子里,我看来,“画”的天地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