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国际化进程从东浙印学到美术网站
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从东浙印学到美术网站
在这个暑假,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多批次的国际友人参观、体验,感受印学文化的魅力。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西泠印社;7月,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团参访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并进行传拓体验,在感受百年金石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
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西泠印社通过深厚的专业素养、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沙孟海社长曾说,所有的印社中,没有一个像西泠那样有强大的覆盖全国全世界的学术力量。他更是提出要把西泠印社打造成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真正发挥引领印风的作用。
2012年6月29日,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为印社题下“播芳”4个大字,这寓意着西泠院士精神像花儿芬芳一样散播到世界各地。后来,他又表示:要让人们共享中国篆刻艺术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建社之初,就有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应吴昌硕之邀参与活动。此后交流不断,以日本、韩国等有篆刻传统的东亚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为主要交流对象。
自2008年起,随着深化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并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开始举办“百年西泠·中国��”系列巡展。在汉字文化圈之外的地方,如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等城市,“百年 西 泲 · 中国 印”系列巡展刮起了一阵阵 西 泲 之风。
除了以展览形式走出去,“保存金石、研究 印 学”,兼及书画”的宗旨下,不断启动新的项目,将研究对象从传统 印 学模式扩展到对图形 印 和非汉字系统 印 端口图纹与 印 记”。2016年G20杭州峰会时,一场“ 篆 物铭 形——图形 印 与非汉字系统 印 端口图纹与 非 汉 字 系 统 的 研 讨 会”吸引了美国、日本专家学者参与,从世界上其他地域及 文 化 背景中的 图 形 与 非 汉 字 系 统 的 研 究 中考察其他地域及 文 化 背景中的 图 形 与 非 汉 字 系 统 的 研 究 中考察他国民间文物艺术,为 国 际 话 题 提 出 了 新 角 度新视角。
同时,在各种重大节会或赛事上频繁亮相,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时,以创新方式呈现出最古朴形态完成最贴近“全球语”的交流。当这些作品呈现在各国面前,他们立即被打动了。这不仅是为了表达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跨越语言障碍沟通理解的心愿表达。而在2023年的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与此同样也通过特别主题活动将其推广给更多人,让他们了解和欣赏这份特殊而独特的手工艺品手稿作品,并成为一段特殊而独特的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它们仍然能够带来一种温暖和宁静,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界限的心灵沟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