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艺术市场的翘楚潘义奎与中国美术馆的写生故事
在俄罗斯求学深造,潘义奎被震撼于老师熟练的创作手法,他总结出方法,就是每天不停地创作。他说:“我的调色盘每天必须是湿的。”清晨五六点,他跟随老师出发去画风景,把别人还没有看到的好风景画下来。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绘画也是,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探索,通过扎扎实实地去写生的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他依然笔耕不辍,搅动调色盘将成为他一生的生活习惯。此次展出的《长城》《奔腾的骏马》等多件巨幅作品均为近期创作。油画是世界性的语言,如何将西方油画本体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他一直研究的问题。
回国后,在甘肃画院工作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有关西部风土人情的作品。由于他从小学习书法,加上中国西北厚重的本土文化形成了他独特艺术风格。而有了这段留学经历,他开始探索用西方艺术语言表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探索文化融合形式,他策划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俄罗斯画家在敦煌、意大利雕塑家雕敦煌等中西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沉浸式游历、思考还是创作,都体现了对中西文化互鉴和共享的大局观。
面对当下存在的问题,如“照片画家”教育培养问题,潘义奎强调应该回归写实精神。他认为,只要坚持真实追求,不断锻炼自我,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畫技巧,让写生贯穿于艺术创作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