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现状画卷中的隽永笑语与沉默的风景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中,尚扬是唯一从传统写实主义走出来,坚持不断实验,始终身处中国当代艺术风口浪尖的人物。四十多年来,他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印迹,并且被批评界广泛关注。“尚扬黄”、“大肖像”、“大风景”、“董其昌计划”等,已成为他身上特有的标签,其中蕴含的问题线索与当代性追求,为同时代许多艺术家所不及。本文追踪尚扬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轨迹,解析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问题由来及解决方式,发掘其视觉表达中的认识论结构,以揭示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独特性与普遍意义。
01歌谣
106cm×188cm
布面油彩
2005
帕洛马尔先生从东方的集市上买了一双布鞋,回到家里才发现一只大一只小。帕洛马尔先生想,也许在那个遥远的国家也有一个人穿着一大一小的鞋走路,现在正想着我,希望遇见我和我交换。帕洛马尔先生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大批量的布鞋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货摊,两只不配对的鞋会一直留在那儿。只要卖鞋的老头,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不卖光自己的全部库存,差错就不会被发现。如果别人都不像他帕洛马尔这么粗心,大错将转移到另一位顾客身上,或许要等几百年。当然,那个摊主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用以消除在鞋堆里埋藏了几百年自他祖辈开业以来代代相传的一个差错。那位不知名的难友,在几个世纪以前曾跛足而行。他为了慰藉不存在的伙伴,对于这种极为罕见互补关系,让一个跛行反映另一个跛行,而决定永远穿着这双不配对布鞋①。这是卡尔维诺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很像是尚扬。
02状态—4
122cmx135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1989
一、呼吸
1981年尚扬第一次来到西北高原。在高原上的风土人情似乎亘古未变。不知何时,一切已物事皆非。一切外部变化仿佛没有影响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依旧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情怀,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此时,这个幻觉支撑了无数人的想象,就像是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民族曾经活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此时,我国正兴起“美学热”。后来者难以理解那么多志趣迥异的人为何要挤进美学这个逼仄天地里。而高尔泰的话无意间道破了:“美是自由象征。”“自由”的二字,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情境中凝结了太多被压抑意义。在几代人敏感于此,却无力越过禁忌和自己表达障碍,所以美学成了一个中间地带。
03致利奥塔—2
50cmx84cm
布面油彩
1991 《黄河船夫》的土调惹人注意。在以后近十年的时间内,没有离开这种色调,有时候偏暖,有时候冷一点,因此有了“尚扬黄”说。这关于《黄河船夫》的色彩,他解释道:“当我闭目凝想时,我脑海中沉淀下的就是一种浓重、沉郁调,与我们民族肤色这么恰到好处地协和甚至混同,那种感觉很有意思。”塞上每刮起弥天蔽日的大沙尘暴,那种使宇宙浑然一体绝妙暗辐射光也对我有所启示……”
04致利奥塔—3 120cmx140cm 布面油彩 1990 三、延伸 尚扬如今回望过去,便如同站在历史长河的一岸,看到了那些往昔绘制成形图案——那些土地记忆、文化遗忘,如同昨日梦回今日,如若隔千万水,又似隔云烟雾一般模糊。但即便如此,这些记忆仍旧能够引领我们步入新的世界,无论是在画纸或是在生活之中。这些记忆,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当我们试图去捕捉它们,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时间和空间理解,以及对于历史和文化认知的一切。
05致利奥塔—4 150cmx160cm 布面混合媒介 1996 四、大型装置 “寻找真理”,这是还剩下的最后问题之一——它不是什么;它不是某样东西;它不是某个人;它是一场过程、一段旅程,一次探险。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去寻找真理,而不能让真理找到你。你必须勇敢前行,不断探索,不断质疑,不断挑战。如果你停下来,你就会失去一切。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但又不能耐烦的地方,它要求你的智慧,但又不能满足你的欲望。你必须学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要急于求成。我知道,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找到答案。但请记住,最重要的是过程本身。”
06致李克特—5 100cm x130 cm 木版蚀刻(组合)2003 五、小品系列 “微观世界”,这一系列作品展现了一种新颖的手法,将自然界最微小细节提升至宏大的存在级别,使得观众能够通过简单而精巧的手法触摸到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人们对于生命赋予给我们的奇迹以及周围环境价值的一种新的认识。
07致李克特—6 70 cm x90 cm 纸张涂鸦笔触2007 六、街头涂鸦 “城市墙壁”,这一系列作品选取城市墙壁作为画面的载体,将社会现象融入其中,使得街道变得更加生动,同时也反映出都市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人们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看到城市背后的复杂性。
08致李克特—7 80 cm x100 cm 混合媒体2010 七、大型摄影 “镜头边缘”,这一系列作品尝试捕捉城市边缘地区,即那些常常被忽略但却丰富多样的场所,从而揭示社会底层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确幸,为观众提供不同的视角思考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