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展览 >

现场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掀起共生艺术浪潮

2023-12-01 艺术展览

  12月30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开幕。

  

  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涵盖北京多元艺术生态的同步发展,以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发展与展望。 展览共展出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位艺术家的390余件作品。 展览主题围绕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阐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 新发展理念。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

  

  展会现场

  

  据悉,2022年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采用“1+2+3”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不断展示北京的多元面貌。

  

  同时,“共生”还包括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共生、数字技术与艺术创造力的共生、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加速发展下数字创造力与现实生活的共生。 本届双年展探讨全球与本土、城市与精神、观念与科技、青春与创意、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多个主题,邀请各个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和活跃策展人。 学者担任部分策展人。 通过《唤醒石头里的生命》、《蓝图北京》、《无尽的对话》、《看得见的浪漫:关于北京的记忆与想象》、《魔方:艺术与文学的互动》、《地球热流:回归太阳》时间》“来访者”、“舞台”等七个版块分别阐释了“共生”的主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12日。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展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杭侃策展的《唤醒石头里的生命》、朱珠策展的《无尽的对话》、方方策展的《看得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下)三个主要展览单元均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展出。

  

  从《唤醒石头里的生命》开始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 世界遗产组织评价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五至六世纪中国优秀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第一高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中国佛教艺术。”

  

  云冈石窟中,第20窟属于北魏高僧昙曜创建的昙曜五窟。 它是“云冈模式”开启的标志,也是现在云冈石窟的标志。 然而,今天第20窟的形状并不完整。 西丽大佛平原高近10米,规模巨大,难以复原。 展览中,艺术家利用技术手段和数字化修复,再现了1500年前崩塌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原貌。

  

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云冈第20窟复原图及立佛残片

  

  3D打印修复技术的运用也让我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实物的优雅。 展出的浮雕,其实体位于云冈石窟第十窟前室北壁开窗与牌坊之间。 须弥山四面环山,山腰有两条龙盘绕。 山中丛林茂密,猛兽竞相奔跑。 。 两侧是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和五头六臂的鸠摩罗什,手中托着日月,充满异国风情。 展览中,云冈石窟第十窟须弥山浮雕以3D形式还原。

  

艺术展是啥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3D打印第10窟须弥山浮雕部分

  

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_艺术展览/

  

  3D打印第10窟须弥山浮雕部分

  

  现场还展示了3D打印的佛眼。 1985年的一个春日,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办公室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前身)的来信。 这封信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白先生写给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卢济民的。 其中提到,美国堪萨斯州尼尔森博物馆退休馆长施协和先生曾赠送云冈石佛陶眼一件,希望将其交付给云冈。 方面已保存。 经过沟通联系,7月19日,云冈石窟文物保护所派人前往北京,护送陶炎返回云冈。

  

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

  

  苏白先生信函复印件

  

  云冈石窟共有17尊巨佛,共有31只眼睛缺失。 2006年,日本学者冈村英德在书中披露,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有两只佛眼,属于云冈石窟第8窟的佛像。 经过对佛像眼孔的一一测量和分析,专家认为,返还的陶眼应属于第19、18窟的主佛。陶眼球表面有烧制时出现的近圆形凹痕。 ,可能是安装佛眼时用来完成连接的。 安装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用黄土将佛眼的洞填满,然后将锥形陶眼嵌入,最后固定。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3D打印佛眼

  

  展览还重点展示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云冈三号石窟前遗址发掘所揭示的遗迹现象,向观众展示了云冈三号石窟开凿的过程。石窟。 与泥塑不同,云冈石窟是根据山体地形整体开凿的。 开凿如此大的石窟群,对石匠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能力、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 第三个洞穴于五世纪末开凿。 洞外宽约50米,崖高约28米。 如此长期、规模宏大的石窟工程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又为何遗憾终止? 展览采用多媒体修复等手段,结合档案照片,向观众展示云冈石窟及造像的发掘方法和顺序。

  

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云冈石窟第3窟东前室基岩底板有发掘痕迹

  

  《无尽的对话》

  

  艺术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无数形式的对话:艺术家与自己和他人的对话,与艺术史、人文和许多学科的对话,与自然、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 这也是有限的对话。 与无限对话,伟大而真诚的艺术作品可以超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局限,与后人的心灵形成直接的心灵对话,可以开辟更好甚至新的人类社会相处之道。 来开悟吧。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第二个展览“无尽的对话”分为三个主题。

  

  其中,“灵气之思”章节重点探讨了数字图像对个人体验的介入:数字技术带来了跨地域、跨代、跨领域共享全球图像资源的可能性,但也导致了图像资源的泛滥和过度传播。 - 图像的制作。 展览中,对充满沃尔特·本雅明所说的“灵气”的艺术历史遗产和今天不断衍生的数字图像的思考、再利用和重构,构成了艺术家解释和叙述个人经历的方式。 重要的维度和方法。

  

艺术展是啥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展会现场

  

  现场展品之一是孙一点的《密涅瓦双联画》。 “中国制造”给了孙一点无尽的灵感,从而开启了一段“人造物”之旅。 充满塑料玩具和粗糙廉价的印刷品,它们点燃了生活的真正灵魂。 这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更像是上帝造物的低端版。 人类创造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事物的价值变得难以捉摸。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

  

  展览现场,孙一点的《密涅瓦双联画》

  

  史国伟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在植物园的温室里拍摄的。 大片大片的热带沙漠植物被搬进了一个大玻璃房,供人们欣赏。 就像动物园一样。 艺术家当时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人为地将自然界中无法同时出现的物种集中到看似合乎逻辑的场景中,并将其美化。 但这是一个不自然的美丽场景。 画面中巨大植物的颜色比较怪异,即接近真实颜色,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假”色,背景天空更是滑稽。 ,点出了主题,这是一种一直存在的不真实的物理景观。 它还暗示了我们真实但虚幻的世界。

  

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施国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展览现场

  

  马蒂亚斯·韦舍尔是新莱比锡学派的成员。 生锈、破旧的废弃房间里摆满了家具和其他物品,画面显得极其紧张和混乱。 这些空间的和谐与秩序通过戏剧的虚幻感以及超现实主义对空间和形式的操纵而被打破。

  

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_艺术展览/

  

  展览作品

  

  此外,陈可的《普莱勒之家一号》、刘野的《傍晚的小田庄》等作品,也因其二维与三维图像的并置、色彩的丰富而令人印象深刻。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陈可《普雷勒之家1号》

  

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刘野《小野别墅的黄昏》

  

  “生活在土壤中”章节重点探讨了艺术生成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介入:正如人类与自然始终保持着牢不可破的联系一样,个体和群体在生长、生活或迁徙时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也影响着艺术的生成。一直很重要。 艺术的主题还涉及对现代性和景观社会的反思。 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往往更加综合,结合并延伸到田野调查、历史考古等维度。 在创作形式上,不仅体现在就地取材的选择和运用上,很多作品的生成过程也是与自然材料相结合的。 诸如气候、风、水流、栽培过程等因素的作用力,使作品本身构成了一个混合的生态系统。

  

艺术展是啥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展会现场

  

  现场有很多视频作品,包括程心浩的《何处归去》。 每年夏秋季节,季风带来的降水引发山洪,会把村边山上的老森林里的树木冲走。 2019年3月22日晚至3月23日凌晨,艺术家扛着一根被洪水冲到下游的原木,顺着河水,又回到了源头的瀑布。 这也是中国的国界所在。

  

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

  

  展览现场,程心浩影像作品《何处归去》

  

  刘雨佳的《黑海》描绘了被破坏又被重建的人文景观。 受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的启发,它由简短的章节组成,交织着马可·波罗和忽必烈对想象中的城市和风景的叙述、辩论和质疑。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

  

  展览作品

  

  向京的《星蛇》、《星怒》、《星形》是向京“S”系列中以“蛇”的形式展现主题的三部作品。 向京反思,作为对人性的隐喻,《异形》系列中的动物形态过于温柔、深情,以至于没有一部作品以猛禽的形式呈现。 在《S》系列中,这种遗憾以危险而暴力的“蛇”的形式表现出来。 “星形”的肢体语言也延续了《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温柔白色基调。 系列作品:“善变、随机应变、生生不息,代表行动中变化的身体、沉思的、舒适的。” 不过,从完成时间来看,《星形》是最晚完成的作品。 绿调的《星舍》是向京在“S”系列中第一部以“蛇”的形式呈现的作品:“The house of action”的意思是“行动的居所,灵魂居住的身体”。 ”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是啥/

  

  向京的《星星》

  

  “多维视角”章节重点关注自然学科对艺术观念的介入:数学、物理、天文学、生命科学等领域衍生的历史成就和最新发现,经过艺术家的翻译和想象,伴随着演变。借助表达媒介和技术,各种视觉表达对应并揭示了世界表面之下的不同层次,其中蕴藏着对未来和形而上秩序的猜想。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展会现场

  

  《看得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

  

  “看得见的浪漫”展览的初衷是从艺术史的零散篇章中寻找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艺术家,并将他们在北京完成的作品汇集在一起​​。

  

  展出的50件(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装置、影像等媒介。 创作年代分布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 最早的作品是戴泽1953年创作的水彩画《中央美术学院》; 这些作品分别设置在相距30多公里的两个不同地点:一是在毗邻首都机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展厅内,搭建了形状各异的展厅。 “月亮门”的老北京四合院; 二是位于市中心东长安街北侧的友谊艺术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在这家始建于1964年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涉外零售企业”店面搬迁腾空后不久,就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当代艺术的临时场所。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展会现场

  

  每件艺术作品不仅有其在艺术体系内部的坐标,而且有其社会、历史、时空定位。 策展人试图提取并展示这些信息,并为每一个(组)展品一一写下简短的文字。 介绍中除了看作品之外,还增加了阅读的可能性,希望在“看”与“读”的双重效果下,近距离接触展览中的39位创作者,渴望利用他们过往的经历记忆和想象力激活观看者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力。

  

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_艺术展是啥/

  

  王玉平《鼓楼东街馄饨侯》

  

艺术展是啥_展览艺术形式有哪些_艺术展览/

  

  张伟《O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