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展览 >

我们为什么要去艺术展览

2023-12-15 艺术展览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展览现场/

 

   “大英博物馆百件展品展”展览现场

   董媛

  董源《采菜》布面油画 2014

   王浩然

  王浩然的《新东方园林》装置

   杰克逊·波洛克

  杰克逊·波洛克《1948 年第 5 号》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恢复人们的生活感觉,让人感受到事物,让石头展现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 展览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大众提供一个通过艺术了解生活的平台。 一个好的展览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艺术展览出现在公众生活中,但有些人只是作为一个噱头去看,或者在展览上拍照炫耀,而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展览存在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为什么要去看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悄然走进大众生活

  艺术评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在《时代同志》中提到:“21世纪初,艺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不仅是艺术大众消费的时代,而且是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当代艺术已成为当今流行的文化实践。” 因此,更多载体的出现也赋予了当下艺术展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于是,各种艺术展览纷纷涌现,并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

  以上海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美术馆数量从34家增加到78家,增长130%。 上海美术馆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成为承载城市精神的文化阵地。 2012年以来,上海共举办展览2024场,参观博物馆观众超过2230万人次。 仅2016年,就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的参观者,是2011年的三倍多。2017年,仍然呈现出数量稳步增长、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目前,上海有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一数量占上海公共文化艺术展览馆总数的70%。 免费开放共惠及4000万游客。

  据《中国2017年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共举办展览4022个,华东地区展览数量和面积均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上海、广州仍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会展城市,办展数量和展览面积均位居前三。 除了展会数量的增加,我国会展业的专业化水平也显着提升。 展览主题、组织运营、观众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艺术展览潜移默化改变市场

  观众走进艺术场馆,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 在一些大城市,几乎每个月都有展览,每周都有文化。 参观展览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必需品。

  此外,艺术展览除了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外,还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为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识别、收藏的平台。 一个大型展览展出了数十甚至数百名画家的作品。 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值得收藏? 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评价和欣赏的过程,为以后的收藏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艺术展览为文化艺术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一二级市场提供销售和拍卖物品。 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在进入市场之前,都是通过举办个展、参加全国性的展览来被市场接受的。 这不仅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人才,也为艺术家被社会接受创造了条件。

  举办艺术展可以扩大参展艺术家的知名度,增加个人亮点。 这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只有近距离观看作品,才能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并理解策展人试图解释的概念。 业内人士也在互动中表达了对展览或艺术家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艺术展览也是文化艺术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艺术展览日益繁荣。 一方面反映了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 另一方面,它们对群众的教化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其中一些展览将对年轻学生产生终生影响。 展览的作用总是微妙的。

  艺术展览需要细心理解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认为艺术是难以捉摸的,无论他们多么欣赏这件作品,他们似乎都无法弄清楚。 很多人听到这些作品的价值无价后都会疑惑:“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卖到这么天价?” 是我们不懂艺术还是艺术变了味儿? 看来艺术展览只有鉴赏家才值得一看。 。

  例如,201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千里江山——历代绿色山水画特展”引发的“故宫跑”事件,以及“上海博物馆团队”现象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百物展”,充分展现了公众对艺术热情的高涨,但不能排除这与过度报道有关,导致很多人加入在乐趣中。

  同时,对于专业展览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作品的魅力和精神,从作品创作的时间、社会背景、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作品。 但对于更多的普通游客来说,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他们需要用心去感受,把握作品最直观的感受。

  有专家建议,人们不必担心一些观众可能暂时无法理解的艺术品,而相信,随着艺术的长期影响,人们的审美能力会提高。 以上海中华艺术宫为例,开馆以来至少接待了600万参观者,其中只有约1/10是专业人士。 对于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人来说,观看展览至少可以了解一些艺术、历史和脉络。 这是一种文化影响,精神意义是潜移默化的。

  事实上,艺术从来没有只有一种固定的解释。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像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从超市买来的一个小便池命名为“喷泉”,放在纽约艺术展的展位上,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看法。 人们开始反思艺术的概念和边界是什么。 自此,展厅的内容更加丰富。 它不再只是绘画和雕塑。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追随杜尚的脚步; 他们真正颠覆了传统。 有意义的艺术创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当你去看展览时,不要盲目地追求作品的真正意义。 艺术的价值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用心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就足够了。 当你站在作品面前时,你内心的感受一定和照片上的不一样。

  如何正确观看艺术展览

  谈到如何看展览,首先要明确看展览的心态和目的。 面对如此多的展览选择,你必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毕竟再“高端”,不适合自己的也很难消化。 既然您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展会并来到展会现场,那么您一定对展会有一定的期待。 观看展览时,你应该享受这场艺术盛宴,而不仅仅是参观和拍照。 。

  在此,笔者建议大家尝试用新的视角来看待艺术展览。 例如,在欣赏一幅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欣赏作品背后的意义。 例如,注意各种元素的构图和布局,笔触的软硬,色彩的构成,物体、人物和背景的处理,光影的来源等。但最重要的是就是用心去感受工作带来的情感共鸣。 和影响。 欣赏一件雕塑或装置时,不妨绕着作品走一圈,试着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作品与空间如何呼应、作品形状的意义以及作品本身想要什么。表达。

  从色彩鲜艳的古典油画、典雅的笔墨画、怪诞荒芜的现代版画,到看似一次性却表达深刻内涵的垃圾桶,甚至是矗立在公共场所的各种怪异雕像,这些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时常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观众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被称为艺术?” 以及“艺术家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遇到感兴趣的作品,不妨记下该作品的名称和信息,以便日后更新。 这是深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