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 艺术展览
线上互动、跨界合作、新展亮相,艺术展览行业迎来复苏——
美术馆与观众如何“双向走”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6月24日,2022北京画廊周末开幕,给798艺术中心带来了久违的热闹与活力。 30多家展览机构推出40多个重磅展览。 语音导览、论坛讲座、艺术展映、集邮兑奖等活动线上线下轮流举办,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冒着酷暑感受艺术氛围。
“美术馆、展厅重新开放后,群里很多朋友立即预约参观,并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入场和展览经历。” 王晶是北京文艺活动公众号“玩转北京”的成员 “主办方每周都会向粉丝群推送最新的艺术展览信息。”画廊周是北京艺术圈的一件大事。 通常在每年三月举行。 今年已推迟至6月底。 我和我的朋友们一直在关注它。”
放眼全国,上海美术馆纷纷复工复产,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观众; 深圳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在有序进行……基于当前形势,艺术展览行业应如何与观众保持良性互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记者进行了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北京,爵士歌手在木木艺术博物馆(798号)表演。明亮的图片
线上直播,策展从小众到大众
刚刚过去的5月,文艺展览“重度爱好者”李雪坦言自己“比平时更忙”。 手机日历里,清晰地记录着她每天想看的直播活动。 时间、平台、内容、嘉宾等信息一应俱全。 有时她甚至必须同时“赶”两件事。
在李雪看来,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在云端探索展览就像是“雪中送炭”,可以弥补无法亲自参观展览的不足。 “在直播间,你可以与很多平时很少见到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专业的讲解和点评,这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弥足珍贵。”
如今,虚拟展厅、云导览、在线研讨会、各类新媒体平台互动分享等已成为美术馆日常运营的“标配”。 尤其是在无法线下观展的日子里,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美术馆与观众的“零距离对话”成为可能。
在北京,从5月闭馆的第一个周末开始,木木美术馆推出了“不出门看展览”系列直播和聚焦大学生毕业季的系列直播。 “我们尝试将博物馆的展览作品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在线呈现,与观众积极互动,引发沉浸式体验。”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表示,该馆微博直播每场都有过万观看者,近期与北京画廊周末合作的抖音巡展直播也获得了数百万观看量。 “在无法线下观看展会的日子里,我们在直播间与观众见面,通过点赞、刷屏相互确认。”
“云展览具有自主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可以使美术馆的策划和传播从小众走向大众,互动体验从单向走向双向,传播强度和辐射范围都得到很大改善。” 深圳关山月博物馆馆长陈祥波说。
闭馆期间,北京中央美术馆虽然没有开展线上活动,但一直通过公众号推送与展览相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保持对展览的关注。与读者“对话”。 “人们需要深度阅读来平静内心、加深思考。”策展人陆英华说。
广东深圳,游客参观体验坪山艺术博物馆。精彩图片
跨界创新,多维度展现生活之美
6月18日,一辆印有“PAM坪山美术馆”字样的双层巴士出现在深圳市坪山区大街小巷。 在4个小时的旅程中,艺术家们以快闪的方式表演了涂鸦、无伴奏合唱、现代舞、乐器演奏等节目,将当代艺术从文化场馆带到了社区、工厂等公共空间。 在观众面前。
开馆三年来,屏山美术馆共举办展览25场,吸引观众超过32万人次。 连续两年被专业媒体评选为国内当代美术馆十强。 “在屏山美术馆开馆三周年之际,我们推出‘全球艺术巴士漫游计划’,邀请大家一起参与这场充满戏剧性、偶然性、共创性的艺术之旅。” 屏山美术馆馆长刘晓将此次活动比喻为“放烟花”。 “小烟花、大烟花不断闪耀在城市上空,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如果说流动巴士将博物馆内的艺术带入日常生活,那么展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则用“1+1>2”的方式多维度吸引观众重返博物馆。 体验生活之美。
自2月中旬木木美术馆(798馆)“李奥斯汀:人间天堂”展览开幕以来,音乐、舞蹈、喜剧等各类艺术团体纷纷来到现场寻找灵感、合作。与展会的跨界合作。 火花四射:当代舞者结合展览高度饱和的空间设计调整服装和舞美,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舞蹈表演; 在受欢迎的周末舞会上,摇摆舞者带领观众随着音乐起舞,同时欣赏艺术品。 精彩的; 即兴喜剧团的演员晚上参观美术馆,向观众传递喜剧演员的智慧和浪漫; 在沉浸式艺术治疗活动中,艺术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展览布局,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参与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每一轮疫情过后,线下业务的恢复都需要一个过程,客流至少需要2到3周的时间才能恢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林翰表示,博物馆选择延长开放时间并组织丰富的活动。 艺术导览让观众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时间进入美术馆。 “博物馆恢复开放后,我们将立即推出新一期的‘你可以当一天博主’免费观摩团活动,力争缩短恢复期,让游客更有动力参与。”
林瀚进一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策划高质量的展览和跨界创新活动,为美术馆与观众对话找到新的方式,倡导‘艺术社区’的生活方式。”
市民在浙江省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嘉兴美术馆参观“历代中国画系列”展览。金鹏/光明影业摄
新展频出,博物馆期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期举办的线上艺术治疗公开课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谈到了“以美育心”。 他指出,艺术的治愈功能在于接受和积极建构,让人们保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以美好的视角看世界。 “让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融入这个时代。” 他称。
6月,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疫情好转,博物馆工作逐渐恢复正常,积攒已久的展览计划也于下半年发布。 20日,“青花的故事”展览在保利美术馆展出; 21日,“邓拓捐赠古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5日,“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古叙利亚”“文物展”精彩亮相国家古典博物馆……在公众号最新一期《本周活动推送》中,王静精心挑选了10件艺术品展览推动,“新展览频出,活动齐聚,北京文艺活动爱好者圈再次热闹起来。”
“开馆当天,我们准备了三份展览相关奖品,送给前三名参观者,没想到开馆后就全部送出去了。” 卢英华表示,博物馆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当前的情况。 两个展览均开展研讨会、导赏、艺术教育等活动,下半年还将举办20世纪摄影史展。 “大家都在为此努力,工作的紧迫性更加强烈,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有限的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作。”
在深圳坪山美术馆,刘晓都和他的工作人员正在精心准备“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项目。 在他看来,深圳并不缺乏传统美术馆,但缺乏纯粹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公共美术馆,而坪山美术馆正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整个系列预计将包括七位深圳当代艺术家的展览。上半年只举办了一场展览,下半年预计还会举办四场展览。但我们不得不今年敲定并实施该项目的所有细节。” 刘小渡说道。
观众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光明网记者潘迪/光明影业摄
暑假即将来临,木木美术馆也在忙着准备7月底8月初开幕的新展览。 “钱粮胡同馆将举办Martin Margiela在亚洲的首次个展,艺术家将亲自挑选志愿者参与作品呈现。我们已收到数百封报名邮件;798馆将迎来匈牙利青年艺术家Sapo,这是他的首次个展“Erzis Bozo在博物馆的展览。他的一些创作深受中国神话故事《大闹天宫》的影响。”林瀚表示,博物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博览会、青年艺术节等活动。 。
北京中央美术馆“文化密码——王友身之旅”展览现场。方永发/光明影业摄
如何应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林翰给出了“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与观众保持沟通”、“让团队更紧密、更友善”、“向同行学习”等一系列答案。 “美术馆只是整个行业生态的一部分,行业的复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愿意坚持下去,只有走得足够远,才能看到。”他说。
《光明日报》(2022年6月29日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