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展览 >

竟在桃花源留学生艺术计划6月3日震撼开幕于悦美

2023-12-14 艺术展览

  首个群展竟在桃花源,总共展示了九位新锐艺术家的40余件作品,跨足绘画、数字绘画、装置、影像、摄影等众多媒介,由策展人王艺达倾情打造。

  展览的主旨是探讨心中的桃花源,关注和反思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不同差异。

  

  进入展览的第一步就是一件装置作品,艺术家王艺达在狭窄的楼梯内部布置了一套装置作品。错落有致的 20 组条形 LED 屏幕阻拦了前行的道路,创造了一条领略灵魂之旅的路径,恍如桃花源记中的舒缓景色。

  展览将展品摆放在空间内部,然而不同寻常的是,墙面处处镜面皆成,将现实本质与虚妄幻象交织在一起,在挑战观者固有知识的同时营造出互动沉浸式展览体验。如梦似幻的场景激发了观众自我探索的企图心,传达出沉浸于虚无之中,难以理解现实的人类深层思考。

  

  本次展览特邀来自海外的艺术家参与,悦美术馆也将此次展览作为其留学生计划的一部分,推进艺术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参展艺术家独具慧眼,拥有对当今众多问题的独特关注。从全球化与身份焦虑、网络化和传统文脉、科技进步的乐观与危机、时尚潮流与资本滥用、社会塑造与反塑造等多个角度深度思考,展示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透彻洞察。

  面对这些当代社会格局,参展艺术家以个体的差异性语言而非批判性观点,通过勾勒微观,呈现出平行宇宙的脉络,引领观众思考人与世界的深度联系。镜面空间和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相映成辉,以多种深刻的方式呈现了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引导观众超越表面束缚,挖掘参展艺术家和观众内心深处的桃花源。

  展览位于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二层C厅,展览时间为2023年6月2日至2023年6月15日。

  

  

  

  

开幕活动现场发言

   策展人:衷心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艺术界前辈和我的朋友们,借此难得的机会表达我对过去三年的深度思考。衷心感受到现实的魔幻之处,影响力重塑了我的三观,使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许多事物。在海外留学后,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好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回国后我得到了很多前辈和朋友们的支持,包括我们的王馆长、董老师,还有今天出席本次展览并参与其中的艺术家朋友们。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现在,我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教授上台讲几句话。

  

  

王艺达新作《归》钢架/LED屏幕/铝箔/隔热膜。尺寸可变,现已登上本展厅入口!苍凉、寂寞、却又不失毁灭力的作品,归属感和无助感交织在其中。让我们跟随王艺达,一起回到内心最初的栖居之地!

  

  

陈钧沂情绪系列一,布面油画。形式自由,意象独特,迸发着作者内心独有的情感和心境。带给我们的是情感的触动,思想的撞击。艺术不仅记录生活,也传递生命和情感!

  

陈丹妮绘画展现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选择平静》布面丙烯,充满着女性的柔美与彷徨,作品中的女性身影如同提醒世人要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著名雕塑家董书兵教授亲临展览现场发言,为观众介绍展览主题和艺术理念:这个展览集绘画、数字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于一体,旨在为年轻人提供一种表达和发挥创意的路径和方式。主题竟然是桃花源,在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但它需要我们独自寻找和创造。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在今天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挑战中,艺术家应该坚信自己的理念和创造力,并通过创造艺术作品来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艺术家的责任和理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充满思想与创新的艺术作品!首先是黄元琦的《Make American whole again》,这件尺寸可变的作品旨在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美国社会撕裂的关注与呼吁。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李艺卓的数字绘画《拱门》,作品中绘制了一座华丽的拱门,展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在评论展览时说:在跟艺达沟通之初,我就提出了三个要避免的问题,分别是耗费时间、金钱和承担高风险。但是这次展览恰恰是冒着这三种不利进行的,令人震撼的是这三种不利,却又是构成了展览中精彩作品的因素所在。

  今天我第一眼就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思考到中国当代艺术从85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它究竟该是什么?这也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前几十年,我们更多地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甚至在一些所谓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很多西方艺术家的影子。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模仿西方的形式,而应该更多地体现中国元素,以及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关注与思考。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呈现的姿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都难以找到的珍贵的“真正的中国孩子做的中国当代艺术”。

  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苏大友作品《中土重器》用纸本综合材料制成,大小为72x110cm,创作于2019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这个展览让我想起一个词和三个时空。这个词是“感觉”,三个时空类似于“桃花源”进入之前、进入之中和走出“桃花源”。当下时空是我首先想到的,我个人认为展览的作品和布置让我能够感受当下的空间,尤其是那个镜面实物。在过去的展览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作品本身,如白墙或完整的镜面。但是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作品,还看到了观看作品的人,也就是自己。这个展览创造了一个镜子般的空间,让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找自己。艺术品的展示线和方向通常都是固定的,但是这个展览没有固定方向或线路,却给我们设下了一个困惑:桃花源是什么?你梦中的希望和理想的境界是什么?这个展览所展现给你的到底是艺术本身还是你渴望的人、心境或情境。

  

钱儒雅的作品《易碎品2-01》是一幅摄影作品,尺寸为120x80cm,创作于2021年。

  我们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和行为达到真正自我和超越性自由空间的无限联想。艺术家们给我们展现了每个人的理想化观点和对艺术或人生的独特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这种对话让我们把握当下,感觉真实,实现了活生生的交流。整个展览的设计和策划具有极高的创造性,包括策展人背后的坚定支持。从整体上来看,我们构建了一个无比具有感觉的当下境界。展览中的精品之一是袁艺玮的《依偎》纸本丙烯画作品,下面是图稿:

  

  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舒阳:当我现场参观这个展览时,我深感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个人内心的桃花源,在个体内形成的艺术作品也是桃花源。2002年798艺术区的形成,一半或者说半壁江山都是海归艺术家。他们通过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拥有不同的视角和经验,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当然,海归艺术家回国后也需要接地气,适应国内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但是他们带回来的视角对于当代艺术领域至关重要。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归来的艺术家基本上成为了许多学校艺术教育和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艺术策展领域,海归艺术家并不占主导地位,因为大部分人仍然是艺术家。这是因为策展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的工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和成功。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起步较晚,但我相信未来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我认为王艺达回国后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空间——798悦美术馆从事策展工作,对我来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创作方面,展览体系上或许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