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艺术展览
确定主题和艺术家
你是先决定主题还是先决定艺术家? 一般来说取决于策展的目的。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总监徐航介绍,展览的策展模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先有主题,然后寻找合适的艺术家; 另一种是先找到一批具有某种艺术风格的艺术家。 艺术家,然后围绕这些艺术家完善一个主题; 目的不同,顺序不同。
选题要确定能够引领学术前沿。 通过主题策展,我们聚焦新的艺术群体,发现新的艺术语言,启发一批新的艺术家。 比如最近推出的“解读——从书写到观念”展览,据策展人陈俊峰介绍,重点关注和发展“汉字”当代性的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艺术家本来就比较有名,但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去连接和呈现。一旦这个脉络建立清楚,大家就能明白他们的努力。这种梳理其实是一种呈现。”一方面,学术价值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另一方面,从艺术商业的角度来看,商业价值也会逐渐被大家认可。” 又如2014年筹划的“重构意象——当代意象油画邀请展”,据策展人金峰介绍:“当时的情况是,当代油画正在衰落,很多画家没有方向,被迷茫,当代艺术进入调整期,所以我想,中国油画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由此我策划了这次展览。
艺术家的选择需要事先的研究和沟通。 对于参展艺术家的邀请,需要提前做好功课。 雷启发认为,策展人在策划展览时,首先要时不时地走进艺术家的工作室,与自己关注的艺术家保持联系; 一方面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另一方面接触、感知艺术家的思想。 内心深处,就是他在想什么问题。 索卡艺术中心展览总监孙一伟也表示赞同:“我以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为案例,长期观察他们艺术创作的成长。” 之后可以引导艺术家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或根据主题选择作品。
第2部分
选择资助模式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策展在资金运作模式上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过去赞助商一般只索取展览名称,但现在更倾向于提供部分展出作品作为回报; 另一方面,过去很多群展都是由参展艺术家资助的,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多见了。 徐航介绍,现在基金运作的模式有很多种。 艺术院校和机构有自己的资金,而社会上的策展人则需要自己寻找赞助。
寻找赞助商。 独立策展人举办展览时,一般需要寻找赞助商提供资金,并获得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回报。 这时,策展人承担了经纪人的角色。 事实上,在我国的很多展览中,策展人并不需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更常见的模式是机构资助展览并找策展人主办。 在这种情况下,策展人更像是“学术主持人”,负责提出想法、组织研讨会、安排展览等。
机构自有资金。 常见于国家公共艺术机构。 以恭王府为例。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主任冯凌刚表示,恭王府的策展行为与市场无关。 策展费用全部来自自有资金。 目的是为公众提供艺术指导和艺术反馈。 因此,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艺术家的个人贡献。 通常,已经知名的艺术家有时会选择亲自资助展览,因此策展人不需要寻找赞助商。 此外,个人艺术家与赞助商共同资助展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第三部分
专辑制作及宣传
制作画册是策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陈俊峰介绍,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作品后,要制作画册,一般在展览前一个月左右制作。
那么,宣传册应该呈现哪些内容呢? 首先,专辑中对每位艺术家进行了解释。 其次,为了更好地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将艺术家的辅助画作,如速写本、速写、速写等放入画册中。 李学伟认为,速写本、写生、写生等可以间接表达艺术家的传承和风格变化; 如果只印刷展览中的作品,则只能展现艺术家在某一阶段的一种风格,相对单调。 此外,您还可以介绍艺术家背后的生活,并包含更多照片。 徐航认为,这些对观众来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因为人们往往对名人的生活经历感到好奇。 他还提出要运用更多的新媒体方式来宣传展览。 未来画册可能不再是纸质形式,而是电子形式。
第四部分
入住
武汉合肥美术馆策划部主任邱海波表示:“展览前期其实是最忙碌的时候,工作量几乎占到了整个展览的80%。” 由此可见展会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布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布置展会才能更好地达到展会效果?
如今,随着一大批美术馆、美术馆的出现,展览的场地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对于布展来说,外部环境不再是问题。 策展人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创新体现展览的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一个技巧是把握陈列的节奏,展示艺术家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品。 李学伟透露,展览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分版块呈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展示画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作品,以便观众轻松了解画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 如果都是同一风格的作品,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策展人要随着作品风格的变化来调整节奏。
第二个技巧是打造契合主题的展览场景。 以恭王府的“情景展”为例,据冯凌刚介绍,2014年举办的“禅境——陆章深、范阳禅宗书画联展”,一方面利用了恭王府本身作为一个古建筑空间; 另一方面展示了卢章深写的诗,也展示了范阳创作的配套画作。 观众前来参观时,可以边读诗边看画,将脑海中的情景呈现出来,从而进入由书画与环境共同构成的情境,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展览。
第三个技能是跨界策展。 比如,徐航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写意表现:当代艺术名家、名片、代表作展”,就是一个中国绘画与影像相结合的展览。 在展览的策展过程中,他邀请摄影师用黑白胶片为90多位参展艺术家一年多的时间拍摄肖像,并在进馆后在展厅设计了一个肖像展。 效果非常好。 此外,他还制作了一段视频在展厅内循环播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五部分
开幕式暨研讨会
开幕式前,必须完成展览的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如运送作品、联系嘉宾、确认展览场地位置等,琐碎而复杂,要求策展人细致周全。 湖北嘉宝艺术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嘉宝美术馆馆长邢媛媛对此深有体会:“展览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制定和执行,一个环节的疏漏就可能导致展览的失败。”因此,策展除了思想火花和学术修养之外,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与此同时,研讨会将提上日程。 如今,研讨会已成为策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策展人对于研讨会的形式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金峰提到,他在策展时很少举办研讨会,“因为现在的研讨会太虚无,缺乏实际内容,缺乏批判性。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积极互动比研讨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