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市场 >

经过百年的演变现代中国水彩在创新上发生了巨

2024-02-26 艺术市场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现代“中国水彩”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在创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水彩画作为进口产品,如何在中国“西学”中运用? 为什么说融入“水墨元素”的水彩画在中国是一种创新发展? 为什么中国水彩画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该校“水彩画”通识课教师叶武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记者:什么是水彩画?

叶武:水彩画是一种以水为媒介调和色彩的绘画艺术。 它是区别于油画、国画的第三大画种。 水彩艺术起源于欧洲,但在18世纪的英国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 这被称为“现代水彩画”。

明清时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现代水彩画传入中国。 民国初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西方教学体系被引入学校教育。 水彩画已逐渐被推广为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今,水彩画已经移植到华夏大地一百年了,经过中国画家的不断追求和创造,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乡土文化和水墨意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彩画。东和西。

记者:水彩画作为进口产品,如何在中国“向西方学习”?

叶武:水彩画中使用的水性颜料与中国画的水墨表现有天然的联系。 因此,水彩画已成为中国画家容易接受的外来艺术类型。

西方水彩画与水墨画在精神内涵和形式外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国水彩画家将传统民族文化、哲学观念和创作手法融入到西方水彩画的光影、色彩和空间塑造创作中,不断探索水彩画创作的新模式。 将东方水墨写意融入水彩画创作中,用不拘一格、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表达当代水彩画与东方哲学,实现了水彩画的“西学运用”。

人文美术西方艺术的区别_人文美术史_西方美术人文艺术

记者:中国水彩画与西方水彩画技法有何异同?

叶武:我们先来说说西方水彩画,以18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水彩画为例。 西方水彩画的艺术效果往往是理性多于感性。 他们经常使用标准的程式化绘画方法,有时会先进行精确的铅笔轮廓,然后进行极其复杂的颜色填充。 西方水彩画特别注重所表现物体的时间、光影、空间感,水彩作品的工艺更是精湛。

西方水彩画在水彩的色彩和工具的运用上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中国传统绘画的水、色、笔、墨等技法极其丰富。 从色彩功能上来说,水彩画也与中国画的彩墨类似。 水墨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早已存在。 回顾中国绘画史,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临如出土的《鹳石斧图》和青海大通县的舞纹彩绘陶瓶画,都具有类似水彩画的性质。绘画。

中国画注重真实感受,而西方绘画往往注重客观写实。 在许多当代水彩画中可以看出,中国画讲究现实与虚拟并存,这也是绘画构图的常用手法。 用清晰可见的事物来体现主体,再用模糊虚幻的事物来衬托主体,可以赋予整幅画神秘的美感和想象的美感。

中国画家也经常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留白”的绘画技法运用到中国水彩画中。 “留白”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从技法上来说,中国水彩画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 它强调的是笔前的思维状态,而不是达到笔下的境界。 笔法严谨精炼,画风童趣十足。 他最注重描绘对象的新鲜感和艺术作品的情感和意义,不断追求中国水彩画的巅峰。

人文美术史_人文美术西方艺术的区别_西方美术人文艺术

记者:“西学”的中国水彩画有哪些民族特色?

叶武: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共同的、根本的特征,是当代的。 “应用西化”的中国水彩画,自然会在历史上形成水彩画共同的艺术语言。 艺术创作必须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深刻表达民族的思想感情。 无论采用何种艺术形式,都不会脱离民族精神。

中国水墨画具有民族文化的风格,也具有老庄禅宗思想、山水意境和理论相融合的特点。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绘画艺术领域中西融合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以致用”的中国水彩画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精神内涵,将神韵、意境、造型、布局等传统元素融入到中国画中。 还将东方水墨写意融入水彩画创作中,采用妥协与融合。 思维方式体现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民族特色。

人文美术史_人文美术西方艺术的区别_西方美术人文艺术

记者:为什么说东方神韵是中国水彩画独特的美学理念?

叶舞:艺术从内心所经历的情感和思想出发,并赋予一定的形象来表达。 中国水彩画艺术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 这种审美观念的形成是有其渊源的。

中国人常通过绘画来表达“心理和谐”,塑造理想的社会人格,实现与自然的精神沟通; 西方人常常用绘画来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形式和谐”,体现他们深厚的造诣和风格。 这种差异恰恰凸显了中国水彩画水墨的魅力。 这种审美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影响。 中国水彩艺术独特的审美艺术形式,展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

西方美术人文艺术_人文美术西方艺术的区别_人文美术史

记者:为什么说中国水彩画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

叶武:东西方艺术一直是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 一些伟大的西方画家非常重视中国文化。 他们感叹追求真实、写实的西方传统艺术的衰落,同时赞扬东方艺术的生命力。 例如,现代艺术创始人、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中,很多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精神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融为一体。 同样起源于西方艺术的中国水彩画,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但它不再姓“西”,而是“东”。 可见,中国水彩画植根于民族变革的现代社会生活土壤,具有“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相融合的民族特色。 。

记者:为什么加入“水墨元素”的水彩画在中国是一种创新发展?

叶武: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彩”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水彩画之所以在中国流行并发展至今,与其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分不开的。

“中国水彩”是中西绘画艺术融合的产物。 “西学东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界碑。 其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同步。 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水彩艺术的根基,它将民族传统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情趣注入中国水彩画中,形成创新。

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是一部中西绘画观念有机融合的历史,也是一部外来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本土文化的历史。 中国水彩艺术在思想上融合了中国画的神韵、意境等传统元素,在绘画技法上融入了中国画的“水墨元素”。 通过这两方面体现了民族精神。 同时,一些中国水彩画作品也明显借鉴了民间皮影和剪纸的风格。 一代又一代水彩画家的不懈努力,为现代民族风格做出了贡献。 正是以这种风格,中国水彩画以不断创新的面貌屹立于水彩艺术界。 (超过)

受访者简介:

吴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家研究生教育评估与监测专家。 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首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评委、2020“戴森”全球设计奖中国赛区评委。 2021年“星杯”全国艺术大赛评委。 主持或参与艺术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从《山水秘笈》、《临泉高致》异同看宋代文人山水观等论文30余篇》,并主编出版《建筑景观》《水彩表现技法》《色彩构图》《建筑钢笔画》等专着及高等院校教材10余部,被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教育部委委员,吴野教授常年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负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及全校水彩画课程,其水彩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并存,笔触与设色流畅传神,大气中见儒雅,雅中蕴含文心,体现了优秀的审美内涵和融汇中西的水彩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