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市场 >

自然与艺术之间的美

2024-02-26 艺术市场

纵观中外艺术史,不难发现艺术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一座宏伟的审美高峰。 《当自然启发艺术》这本书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埃琳娜·莫尼耶 (Elena Meunier) 是一位艺术史学家。 本书从“面向自然的绘画”、“古代绘画中的自然”、“中世纪对自然的无知”、“绘画作为打开自然的一扇窗”、“生动活泼”九个章节,包括“改变自然”和“ 《启发植物肖像》,梳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美。其实,说到底,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就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对自然的描述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了。 西班牙阿尔塔雷拉洞穴中的岩画《受伤的野牛》绘制于一万多年前。 它应该算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也是最早表现自然的绘画。 在近2米长的场景中,野牛的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埋,背部高高隆起,可见它因受伤而痛苦不堪。 聪明的原始人利用岩壁的自然起伏勾勒出动物的形状,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立体效果。 原始人为什么要画野牛? 我们不必提出尖锐的问题,但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当时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是零。 否则,原始人怎么能把它们描述得如此生动呢?

罗马马西莫浴场宫的壁画《利维亚的森林》以绿色为主色调,茂密的森林和欢快的鸟儿让观众观看起来心情舒畅。 这幅画在形状和色彩上都忠实于所描绘的物体。 当然,这个时期的写实风格还处于探索期,真正形成成熟的写实风格还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但这幅画的主要价值在于,无名画家将笔触瞄准了自然界的动植物,有意识地突出了描绘的重点,从而使画面中的虚实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掌握了。 这是一个在今天不值得一提的技术,但如果你把它推到2000年,那将是惊人的。

1500年前后,西方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走到了历史的前列。 画家在创作题材上不再受宗教题材的限制,而是将画笔转向真实的普通人以及周围的客观自然,如森林、河流、水果、花卉等都成为画家表现的对象。 同样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科学理性地探索自然成为自然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的重要任务,自然规律的科学发现也随之开始。 在达·芬奇的素描手稿《花卉研究:伯利恒之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绘画大师对于花卉的描绘是多么的精准和耐心。 对于绘画与自然的关系,他说:“谁批评自然,谁就批评绘画”。

文艺复兴后的数百年里,植物学迅速发展,人类陆续揭开了自然的奥秘。 与此同时,自然也成为画家笔下不可或缺的描绘对象。 在法国巴黎郊区一个叫巴比松的村庄里,有一群以描绘自然为中心的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将自然的描绘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后来的印象派画家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摆脱了写实造型的束缚,注重表现不断变化的自然光。 他们更注重呈现心中的自然和风景,笔触和色彩凸显张力。

《当自然启发艺术》一书从西方艺术的角度讲述自然与艺术。 然而,谈到自然和艺术,显然不能绕开中国画。 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有两大绘画题材与自然题材直接相关:山水画和花鸟画。 在山水画的世界里,无论画家表现的是雄伟雄浑的山峦,还是山林中潺潺的溪流,画面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大自然在画家的画中显得温柔柔情,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空灵品质。 回归自然、回归山林,是中国传统画家的心愿。 山、河、树、流水是主要表现对象,人物只是画中的点缀。

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非常丰富,不可能在一本书中完全解释清楚。 《当自然赋予艺术灵感》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思考自然和艺术的大门。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