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展览 >

浪潮与浪潮流行玩具流行趋势流行艺术流行艺术

2024-03-14 艺术展览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奈良美智 图片来源/苏富比

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

KAWS以《辛普森一家》为灵感创作的画作《The KAWS Album》拍卖以1.16亿港元成交

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

不断翻新上线的人气盲盒模型Molly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微信公众号

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

《兔子》不锈钢雕塑杰夫·昆斯

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艺术热点

村上隆的《向日葵》

艺术热点_热点艺术空间_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

“流行心 - 恋人拥抱”涂鸦先生

热点艺术教育进课堂_热点艺术空间_艺术热点

《气球女孩》班克斯

◎刘玉晓

Kaws的玩偶、村上隆的向日葵、Bansky的涂鸦、草间弥生的波点、Kenny Wong的Molly……这些都成为都市生活中的重要风景,年轻人无尽地享受着潮流艺术的成果,彰显着自己的态度和审美。 潮流艺术逐渐从亚文化的地位走向主流市场,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到底什么是“潮流艺术”? 为何如此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 它与消费有何关系? 它提供了哪些价值,又隐藏着哪些危险?

全方位“入侵”

自从1917年马塞尔·杜尚将小便池放入博物馆以来,后现代艺术的帷幕就慢慢拉开了。 它打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打破了原有的文化等级秩序,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拼贴、挪用、涂鸦、复制、反讽、混搭、戏仿、行为……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带来人们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欣赏模式,消费文化、流行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始了。 消费者已经成为艺术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内容的生产者。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波普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1960年代开始风靡欧美。 它多以日常生活中的现成产品为原料,把生活本身当作艺术,倡导一种人人都可以享受、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轻松接受的艺术——我们正在走向的潮流艺术今天要讲的就是由此而来。 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伯格、罗伊·利希滕斯坦等人都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被载入艺术史册。 紧随其后,杰夫·昆斯、基思·哈林、村上隆、草间弥生等人也享誉全球。 他们都创造了极具辨识度的IP形象,并在商业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个为潮流艺术注入大量养分的分支是街头艺术。 街头艺术或街头文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而更接近于一种文化现象。 它于20世纪中后期在纽约成立。 也是波普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最初是以涂鸦的形式。 艺术家们在街头、地铁、火车上表达不满,反抗权威,宣泄内心。 街头艺术为当下的潮流艺术注入了更多的自由和反叛精神。 例如,艺术家班克斯通过神秘的街头涂鸦和大胆蛮横的行为来表达反战、反消费主义的理念。 艺术家Mr Doodle用巨大、交错的图案将人们从紧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舒缓、放松的沉浸式体验。

潮流艺术家在拍卖市场和消费市场都获得了巨大的认可。 杰夫·昆斯备受争议的作品《兔子》于2019年5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9107.5万美元成交。KAWS以《辛普森一家》为灵感创作的画作《The KAWS Album》于201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以高价达1.16亿港元。 在与品牌联名方面,“村上隆 x LV”、“KAWS x 优衣库”、“杰夫·昆斯 x Supreme”、“草间弥生 x LV”……消费市场也给予热烈反响,带来巨大财富而关注度也都涌向了潮流艺术家。

从绘画、雕塑、装置到行为、视频、音乐,从玩偶、服装、包包到游戏、展览、虚拟互动……空间、地域、媒介形式的限制被彻底打破,流行起来。艺术正在向各个方向“入侵”。 并塑造当代城市生活。

“好玩”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

抢购是最直接的参与方式

尽管中国本土的潮流艺术尚未获得像KAWS的玩偶、杰夫·昆斯的气球狗、村上隆的向日葵、班克斯的涂鸦那样的声誉,但这里仍然有许多新鲜的故事正在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艺术在中国不断扎根,并在2017年后爆发,各种潮流品牌、潮流展览、大IP等密集出现。

2021年秋季刚刚结束的南京时尚艺术节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大牌艺术家参展。 国内艺术家有史劲松、彭蕾、郑元武、张长江、贾浩然、大橘子等。他们的作品包括丝网版画、多媒体装置、涂鸦、拼贴、充气等。 郑元武带来了他标志性的线性涂鸦,保留了其一贯的简洁柔美,色彩丰富,充满童真。 彭蕾带着他那双愤怒的白眼、密密麻麻的獠牙的小怪物,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幽默嘲讽。 巨大的橙色充气娃娃放置在室外,延续了圆润柔软的形象,是放大版的可爱。 “展览+市集+谈话+快闪”的形式也增添了潮流艺术展览的乐趣。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来到这里,享受与潮流艺术相关的不同玩法。

除了艺术家之外,2021上海潮流艺术博览会还邀请了学术界、画廊、博物馆、时尚快闪店、抖音品牌等参与,试图从更多角度定义、理解和展示“潮流艺术”。 展览包括国内艺术家张占占的大兔子、张勇的榴莲熊、周春芽的绿狗等。很多作品因为融入了艺术家自身对社会的思考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就一定会受欢迎。在当前的中国市场,并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潮流。 中国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一部分是获得拍卖行巨大认可的潮流艺术,另一部分是更贴近生活、简单、快乐、互动的“人性化”潮流艺术。

连续举办三届的上海潮流玩具展直接聚焦潮流玩具领域。 这部分与市场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快乐和陪伴。 既有大牌的潮流品牌,也有小众设计的宝藏,包括王俊凯的Molly、龙嘉盛的拉布布、比奇的PUCKY、阿燕的Dimoo等。潮流玩具是潮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最直接的陪伴。 在火爆的潮流玩具市场,“好玩”是最常被提及的理由,而抢购则是最直接的参与方式。

在北京798艺术区边边走艺术空间举办的“怪异可爱游园会”就是当下小趋势艺术展的代表。 12位中外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玩具等重新定义了“可爱”和趣味,调皮、搞笑、丑陋的形象满足了千禧一代的“可爱需求”。 类似规模的展览经常在大城市举办,就像城市生活的香料和加油站一样。

潮流艺术家最擅长创造消费符号

从整体艺术发展阶段来看,“潮流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上仍属于“波普艺术”范畴,并无创新。 由于其思想薄弱、与消费市场缺乏联系而被广泛批评为紧贴。 然而,潮流艺术作为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单纯从当代艺术或美学的角度来评价,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理想。 ,并承担集体的集体责任。 具有互动、身份展示、自我表达的功能。

绘画或雕塑的技巧早已不再重要。 潮流艺术家们以自己为基础打造了引人注目的IP和互动生态系统。 这一话语体系在强大消费力的支撑下,逐渐突破了影响圈。 。 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的特点是基于大量空洞的消费符号来否认真理”。 然而,潮流艺术家最擅长的是创造强大的消费符号,赋予这些符号潮流意义,然后捕捉市场流通中彼此认可的相似人群。 独特的符号、有故事的IP、可复制性强、辨识度高的视觉形象、纯粹的色彩运用、紧密的群体互动……这些都是潮流艺术占领市场的财富密码。

就像上世纪纽约布鲁克林的街头一样,艺术家们用一些心照不宣的“暗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份。 如今的消费社会依然延续着这样的规则。 潮流艺术家利用社交网站与画廊、品牌合作,提升作品的曝光度,打造理想的潮流生活图景,吸引粉丝和追随者。 通过利用潮流艺术家创作的符号,粉丝可以完成自我认同并参与到这种群体互动游戏中。

目前,世界级潮流艺术家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更受欢迎。 典型代表就是Kaws。 标志性的骷髅形象透露着可爱又调皮,调皮又带点害羞,引起了时尚达人的追捧。 Kaws倾力打造的名人社交圈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带来强烈的身份想象和群体认同。

随着潮流文化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潮流文化本身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使其吸纳全球小圈子推崇的“亚文化”,以更新自身的活力。 并进一步强化这个群体的自我认同。 艺术家杜秋睿在多幅作品中运用了北京的典型元素,融入都市市民形象,解读都市生活场景,用可爱俏皮的手法讲述一些严肃的主题。 品牌清河联合的设计师Ca主席将格斗文化、PUNK文化和传统元素融为一体,作品有一种怪异的科幻感。 新千年出生的艺术家郭宇恒吸收了宅男文化和娃娃文化,用粉色和繁复的装饰诠释了他对生与死的理解,表达了00后的焦虑和困惑。

潮流文化的要素和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美国艺术家对街头文化的表达,到日本艺术家对二次元文化的理解,潮流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的群体。 亚文化群体的参与也能让潮流艺术在小众与大众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不仅能在市场上赢得威望,还能保持群体的独特性,实现身份的表达。

自我约束力不提高

刚刚陷入迎合市场

潮流艺术,以及最初的波普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消费主义密不可分。 它以极其热情的态度拥抱消费文化,利用消费的力量来完成自身的塑造和提升。 因此,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几乎可以转化为对流行艺术的批判,从商品拜物教到精神生态危机。 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时尚艺术之上。 对此,潮流艺术能做什么? 回应又如何呢?

潮流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本身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相对明确的艺术创作与表达规则,以达到对艺术本身的约束。 比如村上隆的《向日葵》来自于对二次元和超扁平的思考,奈良美智的《孩子》揭示了成人社会的孤独和敏感,杰夫·昆斯对欲望和偷窥的探索,丹尼尔·阿尔沙姆对未来的探索和审视当下的生活穿越时空……这些艺术创作的思路可以借鉴。 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潮流艺人,班克斯在INS上已经收获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 他最著名的壮举是当他的作品《气球女孩》售价超过100万英镑时,他偷偷地将它安装在画框里。 碎纸机破坏了作品,他说“破坏的欲望也是创造的欲望”。 可见这样的作品并不弱,能够给观众另一种思考和观看方式。 时尚艺术也可以非常令人兴奋。

潮流艺术通过对不同文化元素的探索、对当代年轻人心理的洞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来实现艺术创作。 潮流艺术家永远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要做的不是迎合市场、追逐热门话题,而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实现自我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永远不会褪色。

只有自律,才能自我驱动。 中国的潮流艺术无论是向上进入博物馆、拍卖行、学术批评圈,还是向下进入市场和年轻人的生活,都需要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思考,保持自身审美的独立性,使得作品与现实城市生活紧密相关,以新潮的作品回应城市生活的困境。 潮流艺术一旦失去了内在的自我约束和强烈的自省,就只能成为市场的玩偶、卖空的呐喊,变得不成熟和庸俗。

遗憾的是,当下中国潮流艺术所提供的反叛总是缺乏一些力量,而更接近于青少年的冷静和自我推销,以及寻求共鸣。 潮流艺术本身并不能承担起改造社会的重任,但它确实能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一些世外桃源般的安慰。 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图像,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潮流艺术玩家对幸福的拥抱、对疲劳的接受、愤世嫉俗的态度、勇敢、开放和创新。 内心深处的觉悟和童真,才是真正能够感动大众、与我们城市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此外,潮流艺术的发展或许还需要中国潮流艺术家进行近乎疯狂的自我营销,就像他们的前辈毕加索、达利、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等人所做的那样,为自己创造一个强大的文化符号对于一个潮流偶像来说——这种自我营销和自我表达的背后,也传递着艺术家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活力。 毕竟,只有有思想、有表现力的艺术家才能打破圈子的藩篱,走在时代的前列。

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闪耀的时尚艺术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