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拍卖梦碎国际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谁负责任
近日,香港佳士得的一纸诉状,使在2017春拍中以1.4054亿港元创造了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的“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再度成为焦点,也让拍而不付这一困扰拍卖行业多年的难题重新引发业界的思考。那么,佳士得如此高调及迅速地与买家对簿公堂是何原因?这对于内地拍卖行的信用建设会有哪些影响? “拍而不付”屡见不鲜 今年5月,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上,一件“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该件拍品最终以1.24亿港元落槌,加佣金后1.4054亿港元成交,成为了佳士得经手的最珍罕的单色釉瓷器之一,打破了2004年在佳士得拍卖创下当时的清代三色釉瓷器世界纪录。根据国际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IAPI)的规定,买家须在竞投结束后第七天之前悉数支付款项,但遗憾的是,这次购买者未能履行其承诺。
然而,“拍而不付”的情况并非个案。在2015年,有一位名为李明的人因逾期不付款被告上了法庭,他曾在西泠印社春季画廊展览会上以170万元购入徐悲鸿《猫戏图》,但未能按时支付剩余款项和利息。类似的事件还有苏富比(微博)于2013年11月举办的一场日内瓦钻石专场销售,其中一颗价值8300万美元的钻石未能成功交割给来自纽约的大型收藏家。
对于此次佳士得状告买家的行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季涛表示:“尽管‘黑名单’制度尚未正式实施,但建立一个系统化、透明化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帮助维护市场秩序,并保护各方权益。”
为了避免未来出现类似问题,有人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黑名单”,但这一建议尚待进一步讨论。此外,还有人呼吁加强法律条文,以确保所有参与者的诚信,而不是仅依赖于自我约束或商业信誉。
无论如何,对于那些涉及巨额资金且可能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来说,不可忽视的是,即使是具有全球声望的大型公司如佳士得也必须采取坚定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们客户的地位。这可能包括更严格地审查潜在客户以及确保合同条款充分体现出所有参与者的责任。
总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超额预算”的策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这种做法往往伴随着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管理这些风险,就很难避免冲突和法律诉讼,最终损害到整个行业甚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