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的舞台绚烂与荒凉交织的现代戏剧

艺术市场的舞台绚烂与荒凉交织的现代戏剧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中,尚扬是唯一从传统写实主义走出来,坚持不断实验,始终身处中国当代艺术风口浪尖的人物。四十多年来,他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印迹,并且被批评界广泛关注。“尚扬黄”、“大肖像”、“大风景”、“董其昌计划”等,已成为他身上特有的标签,其中蕴含的问题线索与当代性追求,为同时代许多艺术家所不及。本文追踪尚扬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轨迹,解析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问题由来及解决方式,发掘其视觉表达中的认识论结构,以揭示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独特性与普遍意义。

02歌谣

106cm×188cm

布面油彩

2005

帕洛马尔先生从东方的集市上买了一双布鞋,回到家里才发现一只大一小。帕洛马尔先生想,也许在那个遥远的国家也有一个人穿着一大一小的鞋走路,现在正想着我,希望遇见我和我交换。帕洛马尔先生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大批量的布鞋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货摊,只要卖鞋的老头,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不卖光自己的全部库存,差错就不会被发现。如果别人都不像他帕洛马尔这么粗心,大错后的后果转移到另一位顾客身上,或许要等几百年。当然,那个摊主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用以消除在鞋堆里埋藏了几百年自他祖辈开业以来代代相传的一个差错。这是一种比喻,用来描述即便是在最精细的事情中,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微妙的小错误,但这些错误累积起来,却能改变整个局面。

03状态—4

122cmx135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1989

一、呼吸

1981年尚扬第一次来到西北高原。在高原上的日子似乎永恒未变。但其实,这个幻觉曾支撑过无数人的梦想,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此时,一场“美学热”正在兴起,而后者难以理解那么多志趣迥异的人为何要挤在美学这块逼仄天地里。美学成了一个中间地带,是自由的一种象征,是理性的畸形变体。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语言——色彩。

04致利奥塔—2

50cmx84cm

布面油彩

1991

《黄河船夫》的土调惹人注意。不久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里,有些画作偏暖,有些冷一点,因此有了“尚扬黄”。关于《黄河船夫》的色彩,他解释道:“那时候,我闭目凝视时,在我的脑海中沉淀下来的就是一种浓重、沉郁的调,与我们民族肤色这么恰好地协和甚至混同着。”这种色调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暗辐射光,对于现实主义来说,它既是强烈的情感表达,又是对环境深刻洞察的一种象征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寻根”的潮流正在悄然刮起,以探寻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名侵蚀传统现实主义基础,而尚扬却巧妙地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是一个审美(感性)主义者,而不是形式主义者或观念论者。

05大肖像

168cmx118cm

布面油彩、丙烯

1991

二、偶然性

1991年初冬,我回望渐渐远去的大雪覆盖高原,在白色的风景里结束我的十年纪行。我前不久画了《大风景》,它已不再是我1985以前那些关于文化记忆的地图。而为了告别这片土地,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在80年代前期,我画过一些平面的风格作品,这些作品背后的起因要追溯至二十年前。当我看到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以及古图索(Renato Guttuso) 的作品时,被震惊得无法言语。我决定出走,将自己隔绝于教育和训练之间,要变成一个不会画画的人,即左手做事右手写字的人。我终于体会到了自由表达带来的乐趣,那份忘却过去束缚自我的狂欢,让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