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拍卖遗憾马云艺术品收购之谜
近日,一件曾以1.4054亿港元创造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的“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再度成为焦点,引发了拍而不付这一困扰拍卖行业多年的难题。佳士得如此高调及迅速地与买家对簿公堂,是何原因?这对于内地拍卖行的信用建设会有哪些影响?
在2017年春拍中,该件瓷器以1.24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后成交价为1.4054亿港元,打破了2004年在佳士得创下的当时的清代三色釉瓷器世界纪录。然而,仅仅四个月后,这笔天价交易却因“拍而不付”被告上了法庭。
此事件并非个例。在2015年,西泠印社曾将一位逾期不付款的买家告上了法庭,以要求支付剩余款项、利息、违约金和律师费。此外,在苏富比的一次钻石拍卖中,由于买家的资金周转问题,最终未能完成支付。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季涛认为,这场官司值得去打,并猜测该买家可能明确说明无法支付款项或承诺了交割日期但迟迟没有完成交割。他进一步指出,“拍场上出现‘拍而不付’的情况早已不再是新鲜事。”
尽管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已经有所提升,但结算进度仍然较慢,有些买家赖账现象依旧存在。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或炒作行为造成的。
为了保证交易顺利进行,一些公司会给予受买人相应的佣金优惠。但即便如此,拖延交割的事情依然频繁发生。这让人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以及如何避免未来类似事件发生。
欧阳树英副秘书长表示,对于小企业来说,不良客户欠款的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它们往往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来补偿损失。而且,如果这些企业不能从其他委托方那里获得足够的资金,他们很可能因此倒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建立“黑名单”制度,但由于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等问题,这一建议尚未得到实施。欧阳树英强调,全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完善,以确保个人信息能够在更广泛范围内使用,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标准的一致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