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尚扬的悖谬之舞反讽中的历史沉浮

  • 艺术资讯
  • 2025年05月19日
  •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中,尚扬是唯一从传统写实主义走出来,坚持不断实验,始终身处中国当代艺术风口浪尖的人物。四十多年来,他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印迹,并且被批评界广泛关注。“尚扬黄”、“大肖像”、“大风景”、“董其昌计划”等,已成为他身上特有的标签,其中蕴含的问题线索与当代性追求,为同时代许多艺术家所不及。本文追踪尚扬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轨迹

艺术品收藏尚扬的悖谬之舞反讽中的历史沉浮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中,尚扬是唯一从传统写实主义走出来,坚持不断实验,始终身处中国当代艺术风口浪尖的人物。四十多年来,他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印迹,并且被批评界广泛关注。“尚扬黄”、“大肖像”、“大风景”、“董其昌计划”等,已成为他身上特有的标签,其中蕴含的问题线索与当代性追求,为同时代许多艺术家所不及。本文追踪尚扬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轨迹,解析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问题由来及解决方式,发掘其视觉表达中的认识论结构,以揭示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独特性与普遍意义。

01歌谣

106cm×188cm

布面油彩

2005

帕洛马尔先生从东方的集市上买了一双布鞋,但回家后才发现一只大一只小。这场意外让帕洛马尔先生思考起远方可能有另一个人穿着一大一小的鞋走路,现在正想着我,我和我之间是否可以交换。然而,这并非事实。大批量的布鞋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货摊,而两只不配对的鞋会一直留在那儿,只要卖鞋老头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不卖光自己的全部库存,那些差错就不会被发现。如果别人都不像他帕洛马尔这么粗心,那么差错将转移到另一位顾客身上,或许要等几百年。当然,也有可能是摊主故意为之,用以消除在鞋堆里埋藏了几百年自他祖辈开业以来代代相传的一个差错。如此的话,那位不知名的难友在几个世纪以前曾跛足而行。他决定永远穿着这双不配对的布鞋,以此慰藉不存在的伙伴,让一个跛行反映另一个跛行。

02状态—4

122cmx135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1989

呼吸

1981年尚扬第一次来到西北高原。在高原上的风土人情似乎亘古未变。不知为何,在这个地方,一切都变得古怪起来。一条浑浊的地理分水岭——黄河——如同划分天地间最深渊底的一道边界,却又仿佛是一个无形的心脏,将整个国家贯通透明。此时,这个幻觉支撑了无数人的想象,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此时,此刻,无数志趣迥异的人汇聚于美学这块逼仄的地盘,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那个时代,“美是自由”的话语却无意间道破了:“美是自由象征。”“自由”,二字凝结了太多被压抑的情感和意义。几代人敏感于此,却又无力越过禁忌和自己表达障碍,因此美学成为了一个中间地带。

03致利奥塔—2

50cmx84cm

布面油彩

1991

《黄河船夫》的土调引人入胜。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里,还没有离开这种色调,有时偏暖,有时冷一点,因此有了“尚扬黄”这一说法。在《黄河船夫》色彩方面,他解释道:“当我闭目凝想时,在脑海里沉淀下来的就是一种浓重、沉郁的调,与我们民族肤色恰好协和甚至混同,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04致利奥塔—3

108cmx134.5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2006

05状态—2 140 cm x 170 cm 布面油彩 2010

06致利奥塔—4 150 cm x 190 cm 木板上综合材料 2012

07状 态 —3

100 cm ×138.5 cm

木板 上 综合 材料

2008

08歌谣

110.5 cm ×178.5 cm

木版雕刻

本文追踪尚扬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轨迹,从他的毕业作品《黄河船夫》开始讲述。这张画完成后,他便告别了苏联式画法,而选择用俄罗斯式画法,即简化笔触,加强颜色的使用,使得画面的深度更加突出。这样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事物显得格外生动,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文化革命期间还未形成鲜明个人特色的一种尝试。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一种新的表现手段,即通过简单直接的手法去捕捉复杂丰富的情感内容。这也是一种对于传统绘画技巧的一种挑战,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下的审美观念进行重新思考。

09致利奥塔—1

10状 态 —1

11状态-7

12状 态 —6

13状 态 —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