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市场 >

上海双年展一展呈现全球50余位艺术家作品

2023-11-11 艺术市场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实体展将于4月17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启动,展览将呈现来自全球近50位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创作。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双年展分为三个阶段,历时8个多月。 即将推出的第三部分“展览”将是最后一章,呈现不同艺术家对双年展主题的回应。 此前,本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表示,展览以“水体”为主题,探讨个体与其他个体、气候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而这一主题在展览期间呈现出新的紧迫性。今年的全球健康危机。

   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主题概念图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于去年11月开幕,分为“湿操作”、“生态联盟”和“一展”三个阶段。 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此前曾表示,“水体”是上海双年展的独特之处,这一主题与当今世界的现状密切相关。 “虽然我们处境特殊,但艺术和艺术家不应该无法说话。因此,我们决定不推迟本届双年展。同时,双年展也应该为艺术家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体验与自己的脆弱性和他人的脆弱性的联系,”雅克说,并将展览描述为“反向”和“渐强”。 “反向”是指本届双年展比大家想象的更早地引发了讨论,参展艺术家对双年展的反应。“渐强”将展览作为本届双年展的收官环节,使其成为双年展进程的顶峰。由此,观众逐渐理解双年展的内容,与之合作、融合。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_上海双年展/

  安德烈斯·雅克

   “水体”的概念最早由后人类生态女性主义作家阿斯特丽达·奈曼尼斯提出。 用她的话说,“水的流动和湍流不仅维持着我们身体的运作,也将我们与其他人联系起来。” 身体,与人类之外的世界相连。” 从细胞到身体,从身体到其他身体、管道、实验室和气候,双年展的灵感来自于“跨物种联盟”。 “这个跨物种联盟的基石,就是这种跨越一个呼吸的范围和时间,与生态系统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纠缠。此时此刻,人类正在面对的是自己和其他生命。 -通过协商形式之间的关系,本届双年展探讨了气候危机加剧和当前全球大流行等话题,证明了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雅克分享道。

   上海双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此外,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与上海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上海长期以来一直是各个流动性领域的聚集地。 该市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紧邻人工开挖的京杭大运河。 其起源历史与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密切相关。 水流重塑地理环境,给生活带来新的活力,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毫无冲突的。 这一主题也呼应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历史。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南市发电厂。 它是上海最早建成的电力枢纽之一。 它曾经为黄浦江沿岸工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加速了整个城市的生产和人员的发展。 循环。

   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双年展/

   2018年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雨步”展览现场

  上海双年展诞生于1996年,最初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其初衷是为中国艺术家搭建一个与世界有效交流的平台,为中国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的窗口。 上海双年展创始人方增贤(1931-2019)曾在首届上海双年展的展览中写道:“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际水平的艺术展览,以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和平等交流。 ,这是艺术的崇高理想,也是历史的必由之路。”首届上海(艺术)双年展“开放空间”主要展出全国各地画家的架上绘画作品。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落下“(艺术) )”,开始广泛接受装置、影像等更加多元化的作品形式。同时,上海双年展推出策展人制度,将国际策展人和艺术家引入上海双年展的展览景观,允许不同的话语自此,上海双年展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双年展。2012年,上海双年展移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借“再发电”的契机,与这座城市记忆建筑曾经是南市发电厂。

  附: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展品介绍

  阿尔贝托·巴拉亚

   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阿尔贝托·巴拉亚,圣体百合,2015,塑料人造花(中国制造),摄影和绘画,装在纸板上,木框,85 x 116 x 7 厘米。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上海双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

  阿尔贝托·巴拉亚(Alberto Baraya),《档案就位》,2003-2020,金属档案盒,约2000张彩色印刷照片,分类并贴上标签,金属盒:51 x 45 x 18厘米,照片:10 x 15厘米。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阿尔贝托·巴拉亚(Alberto Baraya,生于1968年,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波哥大)于2002年开始了长期艺术项目“人工植物标本室”,旨在探索18世纪欧洲植物学家对新世界自然的影响。 资源的“发现”和“分类”受到质疑。 作为该项目成果的一部分,巴拉亚在上海双年展上展出的“地方档案”是一个旧图书馆文件柜,里面藏有近2000张照片。 柜子里的照片是18年前拍的。 ,并打印在索引卡上。 它们分门别类、顺序排列,讲述了人造植物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商业活动中的用途。

  艺术家的思考:双年展展出的“就地档案”系列“人造植物标本”通过创造和重复反映了人与环境之间深厚的文化关系,以及人与世界本身的关系。 世界上建立的复杂关系。 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我们对环境进行改造和重建,比如开河建坝。 同样,我们用塑料来模仿植物世界。 一些学者将模仿的冲动视为艺术创作的驱动力。 然而讽刺的是,这种动态也成为当今生态的痛苦根源,相信这也是“水体”主题试图反映的问题之一。

  《在边缘之下》

   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安德烈斯·费尔南德斯,《无题》,2015,纸上精细水彩,30 x 21 厘米。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双年展/

  何塞·曼努埃尔·埃贾(José Manuel Egea),《无题》,2014 年,纸上精美水彩画,25 x 33 厘米。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_上海双年展/

  玛丽亚·拉·帕斯托拉,《无题》,2019,纸上精美水彩,30 x 21 厘米。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Debajo del Sombrero》(Debajo del Sombrero)由安德烈斯·费尔南德斯(Andrés Fernandez,生于 1973 年)、贝伦·桑切斯(Belén Sánchez,生于 1972 年)、何塞·曼努埃尔·埃吉亚(José Manuel Egea,生于 1988 年)、玛丽亚·拉·帕斯托拉(Maria La Pastora,生于 1987 年)和米格尔执导。加西亚(1989年出生),2007年成立的艺术团体,主要人物都是智障人士。 。 他们试图通过创作、生产和传播艺术来构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集体空间。 《Under the Hat》鼓励每个人由内而外、自由地发挥创造力。

  艺术家感想:上海双年展上代表《帽子之下》的五位艺术家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真和偶然。 他们的创作思想柔柔如水,生生不息,不屈不挠。 。 充满能量和流动性。

  希瑟·菲利普森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_上海双年展/

  希瑟·菲利普森 (Heather Philipson),《老鼠音乐》,2021 年,纸张、卡片、纸板、记号笔、膨胀软木塞、音频、尺寸可变。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上海卫浴展_上海双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希瑟·菲利普森 (Heather Philipson),《老鼠音乐》,2021 年,纸张、卡片、纸板、记号笔、膨胀软木塞、音频、尺寸可变。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作为英国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希瑟·菲利普森(Heather Phillipson,生于1978年,现生活和工作于英国伦敦)的作品形式多样、新颖。 她擅长运用图像、雕塑、装置、音乐、诗歌和新媒体。 打造大胆的跨媒体项目。 根据对老鼠脑电波的科学研究,老鼠在睡觉时能找到走出迷宫的正确路径。 基于这项研究,菲利普森为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带来了新作——《老鼠音乐》。 这是一个被老鼠统治的房间,从天花板到地板的所有空间都覆盖着艺术家以老鼠为主题的画作。 房间里流淌着舒缓安静的音乐,老鼠们则处于休息状态,仿佛随时都会醒来,逃离梦境的迷宫,奔向未来的幻想。

  艺术家感想: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中,老鼠常常与下水道联系在一起,被视为肮脏、凌乱的物种。 事实上,从物种层面来看,老鼠通常被视为温柔而有吸引力的群体。 在中国,老鼠排在十二生肖之首,象征着生育、富裕和财富。 我希望通过《老鼠音乐》这个作品,打破人类对老鼠的刻板印象,颠覆人类中心主义的僵化思维。

  安东尼·蒙塔达斯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

  安东尼·蒙塔达斯,《红色》,2017,彩色摄影,由64张40 x 60厘米的照片组成,形成照片墙。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安东尼·蒙塔达斯拍摄《红色》,埃斯特万·安杜埃萨拍摄。 照片由安东尼·蒙塔达斯提供。

  安东尼·蒙塔达斯(Antoni Muntadas,生于1942年,目前在纽约和巴塞罗那生活和工作)是当下最活跃的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重要机构和艺术活动中展出。 展示。 他最近的研究项目“亚洲协议”重点关注三个东亚国家,深入分析不同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特征。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展出的摄影作品《红色》是对《亚洲礼仪》更加个性化的延续。 该系列作品拍摄于2017年10月1日,安东尼·蒙塔达斯在上海散步时拍摄。 街道和广场,用镜头捕捉到国庆期间整个城市出现的红色。

  艺术家想法:我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历史和时代,力求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真理。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水体”与我的创作意图不谋而合。 我的最新作品《迁移策略》通过档案和新兴材料的并置唤起了集体记忆和人类对水资源短缺的担忧。 我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视频《社交距离》和摄影系列《封闭/锁定》试图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托克瓦斯·戴森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_上海双年展/

  托克瓦斯·戴森,《我可以拯救我的一切 No. 2》,2020 年,木板丙烯,绳子,直径 391.4 厘米。 © Tokwas Dyson,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双年展/

  托克瓦斯·戴森,《深黑》,2021,木材、亚克力、钢、石墨,304.8 × 182.9 × 386.1 厘米。 © Tokwas Dyson,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

  托克瓦斯·戴森,《附近,爱的低语深埋在水中》,2020,布面丙烯和石墨,304.8 × 182.9 × 386.1 厘米。 © Tokwas Dyson,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托克瓦斯·戴森(Torkwase Dyson,生于 1973 年,在纽约州纽堡生活和工作)是一位艺术家,他通过各种媒体探索生态、基础设施和建筑之间的共性。 她在本届上海双年展上展出的绘画和雕塑从不同方面回应了“水体”这一主题。 雕塑《鸟与熔岩1号》的创作,始于艺术家对艺术能否触及并解放“黑色”流动的社会身份的长期思考。 展览中的另一系列墙体作品则围绕长江流域展开。 作品侧重于从空间角度解读水体、基础设施和人文地理。

  艺术家感想:我的作品与水和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海双年展的展出作品试图回应“水体”的主题。 我们生活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通常无法看到广阔地理空间中基础设施的运作情况。 我的作品揭示了我们与这些看不见、无法估量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咕尼桐明

   上海双年展_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卫浴展/

   Kiriaki Gorny,“信任网络节点”

   北京消防展上海消防展_上海双年展_上海卫浴展/

   Kiriaki Goni,来自“岛屿信任网络”的插图,2019 © Kiriaki Goni

   Kyriaki Goni(出生于 1982 年,目前在希腊生活和工作)出生于希腊,在南欧长大。 这些东西方生活经历的交汇成为了他作品的原点。 她擅长运用跨学科协作的创作方法创作多媒体装置来探讨网络、跨物种和机器等问题。 《基于海洋的信任网络》改编自 Kiriaki Gorny 的前作《岛屿之间的信任网络》(2019)系列作品。 水和孤岛的存在促使人类反思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孤立性和连通性。 戈尔尼参考了爱琴海群岛从古至今水网的演变,并将其延伸到了海滨城市上海的水体。 最后,他设计了一个由两个节点组成的本地化数字网络。 展览中同步呈现。 有声作品《关于信任网络起源的诗歌》结合了科学和虚构的事实,由艺术家本人用希腊语表演。 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可以一睹互联网的起源,以及像水一样渗透到人类内部的相互关联的关系。

  艺术家的感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在西方,我们的行为就好像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是孤独的,而没有考虑过这些行为的长期影响。 我们生产更多、消费更多、使用更多自然资源,却没有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 直到今天,我们的行为就好像所有基础设施,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可以无尽地造福人类。 现在,人类必须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并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