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艺术展览火爆一年销售超十亿营销金流的秘密之谜
从前几年高高在上的故宫博物院到现在引起广泛关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宫近年来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不过,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生活?网上那些“爆款”文创产品又是如何产生的?营销收入又去向何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做客某档互联网视听节目时给出了答案。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里,单霁翔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当自己真正走到观众中间,这些“世界之最”都没有了。换句话说,这些“世界之最”当时和游人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你说馆舍宏大,但70%的区域都立一个牌子——非开放区域,观众止步;你说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的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故宮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看皇帝在哪结婚,最后穿过御花园走出去了,根本没把你当成博物馆,只是到此一游。”他說。
这些“世界之最”有意义吗?我认为没有意义。在单霁翔看来,文化机构能为人们奉献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他指出,对于文化遗产,要既保护好,又让其活起来。他提出,要改变,就要让这些古建、文物接触更多的人。但观众来得再多,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他提出了各种策略,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全部藏品,让每天至少有一百万人次访问网站,并且搭建三个摄像室,用高清晰度照片补全缺失部分。
为了拉近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他还推出了许多文化创意产品。他解释道,现在他们懂得研究人们生活需要什么,以及大家碎片化时间怎么利用,从而挖掘自己的信息,将藏品信息和人们生活需求联系起来,以此开发文创产品。此外,他们鼓励团队不断创新,每个月会有几十、上百种新文创产品经过市场检验,然后淘汰或继续开发。此外,他们还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发布成品,并对展览配套一批文创产品,如《千里江山图》展出的时候研发了一批跟书画有关的小商品等。
经过五年的研发到了去年底,有4800种手机壳、充电器、小玩具箱包等各式各样的商品,而销售额已经超过十亿人民币。这一切都是为了教育,一切营销收入投入到了孩子们身上,因为他们坚信这些活动能够培养下一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而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销售额将用于教育项目,如与学校合作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每个课程都会附带学习卡和材料包,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并应用于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