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交易的艺术品一级市场火热二级市场谁在背后操控
近日,一宗价值1.4054亿港元的清三代单色釉官窑瓷器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然而,该项拍品最终未能顺利交付给买家,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行业内关于“拍而不付”的讨论。佳士得为什么会采取如此强硬措施?这种做法对国内拍卖行的信誉建设又有何影响?
此事并非孤立案例。在2015年,一件徐悲鸿作品曾因买家逾期支付导致拍卖公司诉诸法律。此外,苏富比的一次钻石拍卖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对于这些情况,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季涛表示:“‘拍场上的‘拍而不付’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次高价成交的案例是值得去打的。”
尽管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结算进度有所提升,但买家的赖账现象依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机构提供佣金优惠或延长交割期限。不过,这些措施并未完全避免“拍而不付”的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有些买家可能故意炒作后悔交易,而有些则可能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或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支付。对于此类情况,完善信用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提醒说:“虽然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通过减少成本来应对压力,但是如果上游款项没有结清,他们将无法向委托方结款,最终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因此,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信用体系进行探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尽管国际实践中建立“黑名单”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违约行为,但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标准化机制。这需要法律支持、信息共享以及不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标准的一致性,以确保个人信息能够在更广泛范围内使用,同时考虑到商业隐私保护的问题。
欧阳树英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正积极与银行和金融机构沟通,争取通过全方位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引导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