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会员千人手中变被动输入为主动创造美支教接力中的文艺思考
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一支由年轻而富有青年文艺志愿者组成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他们自2014年以来,跨越2600多公里来到云南普洱景东县,以每人服务一年的方式接力,为当地学生带去审美知识、艺术启发和美学关怀。支教团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日常美育活动中,通过担任多个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建立艺术展览室、举办品牌文化活动,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针对景东县美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痛点,支教团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和教学研讨会,提升教学大纲质量,并开设各类课程,将学校美育延伸至社会。
支教团依托“美美讲堂”10余年积累的经验及优质课程体系,为景东县所有学生开设“1+100公益课堂”,并设立“艺术生高考辅导站”,助力职业高级中学近5年连续实现百分之百的普通高考录取率。在中国院长、高世名看来,艺术教育应是有为之学,而中国美院研究生支教团正是培养锻造这样的人才平台之一。
经过十年的努力,该支教团已派出27位优秀毕业生赴云南景东深入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任职于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及特殊教育学校(职高班),教授19门课程,累计完成了近1.2万课时的教学,并辅导了近7000名学生。此外,他们还结合当地民族文化与传统技艺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发掘与利用,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现代诠释。
除了这些实践活动,还有一些创新项目,如数字绘画、动画制作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让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同时推动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使得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未来,这样的志愿服务模式将继续推广,更好地实现变被动输入为主动创造,用科技与艺术联手塑造更加全面的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