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艺术展览
AYR毕业设计方案 北京798艺术区一展厅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十一区 1 刘路 11111513006 指导老师:李鑫 内容 内容 选题背景及意义 案例分析 灵感来源及意向 风格设计目标及思路 请输入文字 附表并提交成果 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 早期的外观基本上是1--2层的砖木结构房屋。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砖石结构为主的展厅逐渐流行 1-1 展厅的发展 工业革命背景下,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快速的建造方法时代的采用,体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和功能导向的建筑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许多城市修建了新的展览场馆。 ,并不断改建、扩建或新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当代展览场馆追求大跨度空间、集中简洁平面形式、注重会议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政府大力建设展览。 但展示面积仍较小,功能设施尚不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会展场馆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会展业进入大规模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1-1艺术展厅 精神财富 生活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公共文化活动 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与推广 为什么需要? 艺术不只是富人的专利1-2研究意义该地块位于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核心区,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 东、南两侧是艺术区内的主干道,北、西两侧是已更新的工厂建成区。
该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绿化良好。 项目背景 2-1 基础分析 2-1 基础分析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院容奇乐媒体艺术大楼是由前民主德国援建的。 1954年秋动工,1957年10月竣工。当时邀请了50多位德国专家进行建筑设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的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充分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 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高大的厂房具有时代特征。 是中国工业建筑史教科书。 它不仅有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建筑印记,还有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印记,更有文革的印记(墙上永远保留着文革时期的标准标语和画作)。 2-1 场地分析 2-1 场地分析 道路两侧虽有行道树,但无景观节点绿化 2-2 案例一:炎黄艺术馆具有唐代建筑风格。 外墙采用北京常用的青石板贴面。 它融合了北京的一些特色建筑风格2-2 案例1:炎黄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不对称的建筑。 空间以簇状组织,可以自由分割和组合。 2-2 案例一:炎黄艺术馆主要采用人造光源。 少量天光2-2 案例1:炎黄艺术博物馆米开朗基罗·劳伦森图书馆的楼梯有些类似。 考虑到人体尺度,到达半层后有三个休息的地方。 美术馆的楼梯选择两个方向,展示了荷兰新型的展览空间。 它没有永久收藏,但经常改变展览主题。
Kunsthal 的场地位于鹿特丹博物馆公园内。 一条建在路堤上的交通干线界定了南部边界。 路面高出公园地面4.6米。 北边有大片绿地,西边是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 设计理念: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找其设计依据,利用建筑与环境的高差建立艺术空间的特征——暧昧和模糊。 项目背景 2-3 案例 2:鹿特丹艺术展览馆 1 入口坡道 2 入口 3 报告厅 4 餐厅 5 展览厅 1 6 展览厅 2 7 展览厅 3 8 展览厅 2 9 通往屋顶的楼梯 平面图 2-3 案例 2 :鹿特丹艺术展览馆针对的是动静清晰的两种外部空间场景。 库哈斯设计了一条穿过两者之间的坡道来连接它们。 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相连,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一系列螺旋式上升的。 两个空间光的对比很大。 一种使用人工照明,另一种使用自然顶部照明。 第三展厅位于报告厅上方,由楼梯通向屋顶花园。 整个活动流线以这三个展厅为中心,立体循环、交叉。 在入口布置上,库哈斯别出心裁,将其放置在连接公园与街道的坡道上,有意识地将外部空间的秩序融入到展厅的内部空间中。 从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报告厅,报告厅是一个开放且流动的空间。 这些反功能的行为表明库哈斯将会用一种非理性的方式来诠释室内空间。 这就是建筑空间的不确定性开始的地方。
入口坡道2-3 案例2:鹿特丹艺术展览馆通往屋顶花园的台阶 通往屋顶花园的台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kunsthal最本质的部分。 库哈斯设置了三个在空间中错开的坡道。 一是公园人行道的延伸,通过玻璃墙分为内外两部分,形成部分空间流线。 第二个坡道与第一个坡道反平行,坡道上设有台阶以满足报告厅的需要。 第三条带以一定角度位于第一条带上方,并通向屋顶露台。 内部没有占主导地位的空间,其中心部分几乎完全被交通占据,展厅和餐厅围绕交通空间并列布置。 流线2-3 案例2:鹿特丹美术馆 展厅采用廉价的工业材料,如抛光金属框架,与优雅的洞石和昂贵的玻璃并置。
上一篇:新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