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艺术展览
从中外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中感受当代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对话,借助数字技术看云冈石窟昔日的雄伟,穿行世纪描述的北京风景——老画家戴泽……2022年12月30日首届北京美术双年展正式开幕,三大主展单元在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首发。 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的分展即将拉开帷幕,以“共生”为主题,在北京掀起一股艺术热潮。
古代与现代的融合
戴泽等中外大师作品齐聚展览
长安街上,白雪落在树梢和地面上,红色的墙壁给画面增添了温暖。 几个孩子在雪地里奔跑,让人仿佛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看得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之一)展览现场,展出了画家戴泽1950年至1980年期间创作的多幅北京风景画。 1922年出生的戴泽,今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了。 一系列北京标志性的风景在他的画作中反复出现,自然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北京是艺术之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从‘看得见的浪漫’的角度来策划这次展览,呈现自建国以来几代北京艺术家与这座城市有关的创作。新中国成立了。”馆长方方说。 从1958年董希文为北京十三陵水库工程写生,到2022年王玉平为鼓楼东街写生,39位不同年代艺术家的作品汇聚在一起,以不同风格的记忆和想象展现了他们对北京的浪漫。
在当天启动的“唤醒石头中的生命”展览现场,云冈石窟第十窟通过3D打印修复的须弥山浮雕精彩亮相。 展览还展出了云冈第20窟西方立佛残片等实物,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展览“无尽的对话”呈现丽贝卡·霍恩、刘野等中外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探讨当代艺术与历史记忆、生态环境与自然科学的三个对话。
创新模式
呈现北京丰富多样的艺术景观
2022年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采用“1+2+3”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 本届双年展展出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位艺术家的390余件作品,旨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融合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
本届双年展邀请了活跃于各个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版块策展人,从七个版块阐释“共生”主题。 方方策展的《看得见的浪漫:关于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第二部分)、沉伯良策展的《魔幻广场:艺术与文学的互映》、龙兴如策展的《大地热流》:《来访者》 “重回太阳时光”和“英雄姿态”专区将于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友谊商店开业。 由建筑师马岩松策划的“蓝图北京”展览单元将于2023年1月13日在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开幕。
“2022年举办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并不仅限于展示北京当代艺术的面貌。” 双年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本届艺术双年展涵盖了中华古代文明、红色艺术、当代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展览内容,呈现了北京的丰富多样的艺术面貌; 另一方面,也试图将这些展览所呈现的精神内核融入到北京的文化生活和城市精神中。 中间。
凝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
作为双年展的主会场,位于天竺综保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和民族文化出口“双基地”。 随着北京高端文化艺术机构的不断聚集以及众多重要展览和活动的开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在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版图上的新地标。
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哲表示,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文投集团举办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汇聚了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现当代、古代艺术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 这将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艺术品贸易产业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集聚,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效应和溢出效应,激活和满足文化消费在艺术品欣赏方面的新需求、艺术品交易和收藏。
本届双年展将持续至2023年3月12日。在为期三个月的展览期间,双年展组委会还将与北京多家艺术机构和各大艺术院校合作,为观众呈现20余场活动,举办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形式。 公共教育活动共同营造首都艺术城市氛围。 (来源:北京日报)
下一篇:如何策划一场艺术展览